服药时和服药后宜多喝水
误区:小彭上班的途中才想起早上忘了吃药,于是急忙从包中拿出药片来,在没有喝水的情况下强硬把药片吞下肚。结果药片粘在食管壁上,喉部火辣辣的痛,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很是难受。
专家提醒:吃药干吞或喝水很少,是很危险的。服药时和服药后宜多喝水(不少于100ml),以防止药片粘附在食管壁上或滞留在食管的生理狭窄处,使药物在某一局部的浓度过高,对粘膜有很大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任何需经口服的药物无论是片剂、胶囊、丸散类等,都要溶解于水中才易于吸收产生药效,在不喝水或缺水的情况下,高浓度药液会刺激胃粘膜,重者可以使局部溃疡。
服药最好用温白开水
误区:李魏牙疼得厉害,随手从办公桌上拿起早上泡的一杯茶,就用茶水吃了一片止痛药,半个小时过去了,以往这个时候牙疼应该已经缓解了,可今天却收效甚微,同事告诉他,用茶水服药是个禁忌。
专家提醒:止痛药呈酸性,如果用茶水送服,就会使酸碱中和,失去药效。茶叶中含有上百种结构复杂的化学成分,如茶碱、鞣酸、苷类化合物、可可碱、咖啡因等,与许多药物可发生反应,对抗或干扰药物的作用,或使药物变质,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甚至失效或起反作用。因此,服药应忌茶。同理,可乐、果汁、牛奶之类也不能用来服药。服药用水最安全的是温白开水。
按时服药
误区:6月的一天晚上,罗文感觉身体不舒服,发烧,浑身无力,于是就从小药箱里拿出一片感康吃了。一个小时后,他感觉没有什么效果,头还是烫得厉害。于是又服下了一片感康。接着,他就睡下了。睡到半夜的时候,罗文发现胃部开始翻江倒海,头上直冒冷汗。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检查发现他是感冒药吃多了,轻微的药物过量而中毒。
专家提醒:很多人容易犯罗先生的错误,吃过药之后觉得效果不理想就自行缩短药物的服用时间,或加重药物的服用量,殊不知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服药间隔时间的不合理会对人体及其疗效产生不良影响。服药的间隔时间如果太短或剂量过重,药物在人体内的反应就会过于剧烈,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引起心脑血管的强烈反应。相反,间隔太长或剂量太小会达不到治疗效果。一般来说,药物第二次服用的时间最好与上一次间隔4小时以上。
服药时应忌口
误区:广西的梁女士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一个多月了,大便伴脓血样,后经中医药调理症状逐渐得到改善。家人为了给她补身特意用桂皮炖狗肉给她吃,没想到第二天旧病就复发了。
专家提醒:服用中药一定要讲究“忌口”。如服人参时忌萝卜,服常山忌葱,鳖甲忌苋菜,地黄、何首乌忌葱、蒜和萝卜,土茯苓、使君子忌茶。慢性结肠炎属湿热病,在饮食上应注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而狗肉性燥,不适合给结肠炎之类的患者补养。一般服用西药不用忌口,但有的食物中某些成分能与药物发生反应,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比如治痢疾时忌食油腥物;治脓疮时忌食鱼肉;吃感冒药时不要吃海鲜;吃牙痛安时不宜吃辣椒。
看医生要选好科、挂对号
患者挂错号的事时有发生。某医院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某病人到内科看咳嗽,医生发觉他声音嘶哑,要他再到耳鼻喉科作进一步检查。而病人坚持说声音哑只是“感冒”,没有听从内科医生的劝说,回家后症状加重不得不再次到医院耳鼻喉科诊治。其实这个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声音嘶哑,正确的做法是挂耳鼻喉科的号,或是挂了内科后再去科耳鼻喉检查。
我们去医院经常会遇到类似的烦恼,只知道身体不舒服却不知道该挂哪个科室。原因就在于医院的科室越分越细,而且涉及的内容过于专业。如果在去医院之前,你对医院的科室有足够的了解,就不会在门诊大楼里“晕头转向”,也不会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又延误及时检查、治疗的最佳时机。
专家支招
综合性的大医院都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专科门诊及急诊科。病人挂号时如果通过预检台,把主要的病情扼要地说清楚,或向医院的导医人员咨询,可以避免挂错号。
下面列举几种容易挂错号的病症,指明患者首先应挂什么科,以供参考。
1。昏迷、呼吸困难、中毒、休克、车祸、心脏病发作、不明原因的急性腹痛等危重病症。直挂急诊。
2。皮疹。挂皮肤科。
3。不明原因便血。挂肛肠科。
4。血尿。血尿鲜红色伴排尿疼痛,挂外科;血尿暗红色不疼痛,挂内科。
5。黄疸。挂内科。
6。恶心、呕吐、胃口减退,挂内科。如月经逾期,有怀孕可能,挂妇产科。
7。腹泻。急性腹泻挂肠道门诊,慢性腹泻挂内科。
8。胆石症。挂外科。
9。牙龈出血。挂口腔科。
10。腰背痛。挂外科。
11。骨、关节痛。属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挂内科;痛风、关节痛、跌打损伤到骨科,外伤到外科。
12。如感冒、发烧、咳嗽挂呼吸内科。
13。血压高、心脏病到心血管科。
14。胃、肠道(腹泻)不舒服到消化内科。
15。头晕、头疼在确定血压正常的情况下到神经内科,一些不明白的病因都可以到普内科。
16。糖尿病、肾脏病到泌尿科。
17。循环系统疾病(贫血、血有问题)到血液科。
18。五官有问题挂五官科,不过眼睛就要到眼科。
19。人的乳房毛病到胸外科,包括女性。不明原因的肿块最好到肿瘤科。
如果未能确定是哪个系统的病,您可以先看普通门诊,经检查后再看专科门诊或专家门诊诊治。
(责任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