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跌跤 是否药物“作祟”

  老人摔跤可不容小觑,骨折、挫伤还算小事,若发生脑血管意外麻烦就大了。

  能行走自如、步履平稳是一个复杂的人体系统工程,相关系统功能须正常:

  意识状态要清醒、明晰能清楚地对脚下及周围环境进行判断。

  下肢肌群肌力正常,配合协调强直痉挛或无力软瘫的下肢肌群,难以担当行走任务。张弛有序,不乱阵脚很重要。能协调好这两方面,使身体维持正确姿势,全靠小脑的灵活掌控。

  平衡机构要健康内耳的前庭神经是司平衡的“预警器”,眩晕时天翻地覆,正是它发出的警报,命令各部门立即采取措施。若没有了警报,跌跤了还莫名其妙,不知是怎么回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会带来脑供血不足,使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转受到威胁,如果再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问题就更复杂了。

  致跌跤药大盘点

  降血糖药:各种降血糖药,可使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致摔倒概率增加。

  降血压药: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即突然站立时血压下降致摔倒。如心得安(普萘洛尔)、硝普钠、尼莫地平、吲哚帕胺(寿比山)、异搏定、胍乙啶、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等。

  心血管病药:服用治疗心律失常的慢心律、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后,易在大小便后晕倒摔跤。抗心绞痛药如硝酸甘油、消心痛也可引致体位性低血压。

  镇静、催眠、抗癫痫药:包括安定类(苯二氮类)、芬那露,还有苯巴比妥钠、苯妥英钠等。多与肌肉震颤、眩晕或体位性低血压引起跌跤有关。

  神经病变药:左旋多巴、卡马西平、西比灵(氟苯桂嗪)、加兰他敏等。

  抗过敏药:如扑尔敏、非那根、苯海拉明等,服用后常因致困倦、嗜睡而使患者易跌跤。

  强力止痛药:如强痛定、布洛芬等。

  解痉止痛药:阿托品、颠茄片等,易导致眩晕、视物不清、心率加快引起跌跤。

  抗菌药: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可损害司体位平衡的前庭神经而引起跌跤。

  其他:金刚烷胺、麻黄素、三磷酸腺苷(ATP)/沙丁胺醇等。

  概言之,用药引起低血糖、低血压、意识模糊、头晕/昏、心率快、视物不清、嗜睡等症状时,容易导致老人跌跤。

  老人防止跌跤的方法

  1.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从小剂量开始,勿自行加量。

  2.该停药时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停药,或交替使用。用药时间较长的应在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不可突然停药。

  3.有贫血、心脏病、低血压、癫痫、帕金森病的患者,起床起身时应缓慢些,坐起来1~2分钟后无不适,再慢慢站立。

  4.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做到心中有数。

  老人因生理性原因,对大多数药物的代谢排泄率降低,敏感性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用药要加倍小心。老人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一般为成人计量的1/2、2/3或者3/4。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