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药物可导致尿失禁

  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尿失禁按照症状分类

  尿失禁按照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5类。

  充溢性尿失禁是由于下尿路有较严重的机械性(如前列腺增生)或功能性梗阻引起尿潴留,当膀胱内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该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无阻力性尿失禁是由于尿道阻力完全丧失,膀胱内不能储存尿液,患者在站立时尿液全部由尿道流出。

  反射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排尿依靠脊髓反射,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急迫性尿失禁可由部分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或急性膀胱炎等强烈的局部刺激引起,患者有十分严重的尿频、尿急症状。由于强烈的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而发生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或跑步时)即有尿液自尿道流出。引起该类尿失禁的病因很复杂,需要作详细检查。

  除此以外,有些药物也会引发尿失禁:

  老年人尿失禁的原因很多,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诱发尿失禁,对此应引起重视。可致尿失禁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作用于副交感神经的药物 此类药主要作用于膀胱体部胆碱能受体,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如胆碱药氯化乙酰胆碱等。

  抗胆碱酯酶药物 胆碱酯酶可使乙酰胆碱水解。抗胆碱酯酶药物可使酶失去活性,影响乙酰胆碱分解,使体内乙酰胆碱浓度升高,作用于胆碱能受体,促进膀胱收缩而导致尿失禁。这类药物有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溴化双吡己胺等。

  降压药 抗心律不齐药β-受体阻断药可转抗膀胱体部存在的较多β-肾上腺受体,从而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引起尿失禁,如心得安、氨酰心安等。

  利尿药 如速尿,可使尿量和排尿次数增加,也使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下降,一旦感觉有尿意,还未来得及走到洗手间时尿液已排出。

  镇静、催眠、抗组织胺药 这类药物或是使老年人判断力下降,对排尿难以自控,或是引起中枢性肌弛缓,都可引起尿失禁。

(实习)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