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药物依赖的“漩涡”

  近日,深圳市药监局取缔了两处挂羊头卖狗肉、向未成年人销售精神药品的玩具店,其违法经营二类精神药品盐酸曲马多,容易使自制力不足的青少年产生精神药物成瘾性。其实不仅是精神药物,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常用药也会使我们不知不觉陷入药物依赖的漩涡。

  激素:天使or魔鬼?

  在省城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梁,鼻梁上总爱起一片红疙瘩,瘙痒难忍,他就去药店买了药膏涂抹。疙瘩一抹就好,可停药三五天后又冒了出来,他只能一直坚持抹药。后来,小梁来到医院,希望找到“除根”的方法,医生告诉他,他已经形成了激素依赖,只能停药,等皮肤自己恢复。

  山东大学药学院新药药理研究所所长曲显俊解释说,目前市场上很多的药膏都含有激素成分,比如肤轻松这种人工合成的激素类药膏主要作用就是抗炎。在炎症急性阶段,它可以很好的抑制局部血管扩张,从而消除红、肿、热、痛等局部症状,在炎症后期,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肉芽组织的形成,抑制瘢痕的形成。让患者感觉效果非常好。

  “激素类药膏最大特点就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就可能对身体造成损伤,并形成激素依赖性。一旦停药,病情很快加重,甚至形成越坏越抹、越抹越坏的恶性循环。”曲显俊说,激素类药物的毒副作用非常多,如果长期口服或静脉注射不仅会产生激素性依赖,还会出现向心性肥胖。因此,这些药物在临床上是有严格适应症的,使用剂量决不能含糊。

  止咳糖浆也疯狂

  小明非常喜欢泡网吧,整天浑浑噩噩。有一阵子他咳嗽,妈妈给他买了止咳糖浆让他喝,结果他发现,喝完止咳糖浆特别有精神,即使玩通宵游戏也一点都不困了。于是,止咳糖浆就成了他的常备药,每天都要喝七八瓶才过瘾。

  曲显俊介绍说,青少年服用止咳糖浆上瘾属于阿片类物质成瘾。目前市场上有的止咳糖浆含有麻黄碱、可待因、咖啡因等,这些药物确实对止咳平喘有特效,但是这些药物与吗啡等典型成瘾性镇痛药物属同等类别,都属于国家禁毒部门管制的药物,需要由专职大夫开处方。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理事、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科主任原伟说,大脑本身可以分泌少量的内阿片肽物质,对于维持人的生理状态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体的生物反馈机制,当可待因等外来的阿片类物质侵占大脑的阿片受体时,也就抑制了大脑本身的分泌,单纯依靠外来的阿片类物质使大脑保持兴奋、激动的状态。一旦停止了外来物质的供应,大脑不会立刻分泌阿片类物质,人的精神状态、身体反应机制就会产生混乱,会感觉不舒服,就希望立刻补充阿片类物质,这样逐渐就会形成药物依赖。

  “杜冷丁、吗啡之类的阿片类镇痛药用于恶性肿瘤晚期、手术后、外伤等引起的疼痛,效果很好,但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依赖。”原伟告诉记者,临床上经常见到有些镇疼药成瘾的病人,初期使用时主要因为患有某些躯体疾病,如肿瘤、骨折等引起剧烈的疼痛,反复要求医生使用止痛药,使用次数稍有增多便逐渐对止疼药产生了躯体依赖,这属于医源性成瘾。

  外用止疼药的“内伤”

  王大娘被关节炎折磨了好多年,女儿给她带回一支外用的止疼摩擦膏,效果立竿见影。王大娘如获至宝,不断让女儿帮她买药。两年后,在一次常规体检中,她被发现有严重的肝损伤。母亲从来没有得过肝病,怎么会有严重的肝损伤呢?大夫询问了用药史,认为是长期使用止疼摩擦膏所致。

  曲显俊解释说,市场上出现的止疼类的摩擦膏都属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与抗风湿类药物。该类药物短期使用,不良反应少,长期大量使用则毒性大,有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摩擦膏里面有可能含有水杨酸类成分,有可能引起水杨酸反应,造成头晕、恶心、呕吐、高烧、听力减退等,还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等。尽管是外用药,但长期皮肤涂抹的吸收量也不容忽视,造成肝损伤也非常有可能。

  原伟认为,有些止疼摩擦膏里面含有的止痛成分一般不会让人体产生依赖性,但有可能对大脑的阿片受体会有微弱的激动作用。长期使用会使人产生一种舒适体验,这种体验反复强化,通过大脑的“犒赏机制”而逐渐形成心理依赖。这主要表现为从心理上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渴求,非常想使用这种东西,所以一疼痛就会想使用这种摩擦膏。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耐受性也开始增强,涂抹量可能会越来越大,造成的毒副作用就会很大。

  安定药不“安定”

  安安是电台夜间节目的导播,昼夜颠倒的生活使她入睡十分困难,她只能借助安眠药进入梦乡。随着药量不断增大,安安自己也担心产生药物依赖,可停药后,她怎么也睡不着,最后还是吞下了大把的药片。

  原伟说,多数人的失眠是由其他疾病导致的症状,如精神科的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都能引起失眠。很多患者往往对医生说:“我没有别的症状,就是失眠很严重,服安定也不管事,给我开点催眠效果好的药就行。”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失眠仅仅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单纯纠正失眠而不去治疗导致失眠的病因,就会导致病情越来越重。患者针对失眠吃安定类的药物,开始吃比较见效,但可能慢慢产生耐药性后,药量会越来越大。

  “失眠的患者,首先确诊到底得了什么病,只要病症治好了,睡眠自然而然也就好了。”原伟建议说,如果确实需要服用一些安定类的药物,患者最好采用两种以上不同的安眠药,一至两周换一次,这样因为药物的机理不同,不容易导致药物的耐受、依赖,相对来说对人体的伤害较小。

(实习)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