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引发的失眠症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各种各样的催眠药物是用来帮助睡眠障碍患者改善睡眠和提高睡眠质量的,绝对不会导致失眠。然而,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安眠药使用不当同样会引起失眠。不少长期服用催眠药物的失眠者,都有过这样的感受: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安眠药物的催眠作用越来越弱,需要不断增加剂量,否则睡眠质量就会下降,这就是药物的耐受性;而一旦停药,尤其是在停用半衰期短的催眠药物时,就会出现睡眠紊乱、多梦、焦虑、兴奋、大量的快动眼睡眠(睡眠过程中的一种时相),重者可出现血压上升、震颤、脉搏呼吸加快、不安、谵妄甚至惊厥等程度不同的戒断症状。这就是一种与催眠药物有关的睡眠障碍,睡眠医学中称为“催眠药物依赖性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依赖性睡眠障碍是指由于使用催眠药物产生的耐受或戒断引起的失眠或睡眠过多,目前涉及最多的药物主要是苯二氮(艹卓)类(如利眠宁、安定、氯硝安定、佳静安定等),多见于老年女性,起病前有使用催眠药物或中断使用催眠药物的背景,在取得最初疗效后,因担心成瘾自行突然停药,此时反而出现严重的失眠。部分患者在最初的疗效逐渐消失后,便以提高剂量来抵消由于药物耐受而出现的疗效下降现象,随着剂量的增加,由于白天药物残留效应的增加,患者可出现睡眠过多、反应迟钝、言语含混不清、傍晚时情绪不安或紧张等,此时,患者常把这些症状错误地认为是由于夜间失眠所致,到处求医,不断接受更多的催眠药物治疗。

  预防催眠药物依赖性睡眠障碍的发生,关键在于加强对合理使用催眠药物的认识,切实做到不滥用、短期用药、逐渐减量与停药,一般连续用药不超过3~4周,否则,容易出现疗效下降或产生依赖性,如果无法停药,可以另选作用机制不同的催眠药交替使用。当治疗达到目标后要及时考虑巩固疗效的时间是否足够,恰当减药与停药,在准备停药之前,应当有一段逐渐减量的过程,不宜突然中断用药。

  目前处理反跳性失眠和撤药反应的方法是恢复给药,待症状好转后再逐渐减少药量、直至停药;由于短半衰期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戒断症状较重,出现较快,长半衰期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则出现较慢、较轻。因此,可以用长半衰期苯二氮(艹卓)药物替代,或替代后再逐渐减量。逐渐减、停药的方法可以是每天服药,但剂量逐渐减少,也可以剂量不变,但间断服药。也可以酌情选用卡马西平、普萘洛尔等对症处理或合并心理治疗等。

(实习)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