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针对上海市17家二甲以上综合医院的调查显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近1/3缘于药物原因,在肾毒性药物中,抗生素排第一,其次是利尿剂和造影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主任药师王功立表示,避免药物性肾损害的方法,只有尽量不用或科学用药。
药物性肾损害,是指肾脏对治疗剂量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因药物过量或不合理应用而导致的毒性反应。王功立表示,由于肾脏负担着大多数药物的排泄,而肾脏具有浓缩尿液的功能,因此尿液中药物浓度也较血液中进一步升高,可直接对肾小管细胞造成毒性作用。
王功立指出,要预防药物性肾损害首先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药物滥用。患者最好不要自行购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药,不要自行加量、延长疗程,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血、尿指标等。年纪大的人或肾脏不好的人,应尽量选择肾毒性小的药物,并根据其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间隔。
(实习)
更多精彩尽在药品频道!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