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过敏反应具有普遍的多发性,我国相关资料显示高达3¬-8%。由于新药的不断问世上市,药物的过敏反应必然会呈继续上升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警钟长鸣,防犯未然。
药物的过敏反应与过敏体质相关。过敏体质的药物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二方面。其一表现为对药物的特异性反应,这为家族遗传因素所决定,例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家族人群,一旦应用磺胺呋喃类,奎宁类药时,便可致体内红细胞崩解而造成渗血现象的产生;其二表现为对药物本身过敏,此为主要常见的药抗过敏的表现形式。
这种药物过敏一般发生在多次应用同一种药物后,绝少首次应用发生。这是因为此类药物过敏,首先需要一个致敏的前过程,即第一次接触过敏药物抗原产生相应的抗体,此后当再次接触同一药物抗原时,才导致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产生免疫变态反应。因此首次的药物过敏反应有一定的潜伏期,时间长短不一,一般约需一周左右。当再次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时,则无潜伏期可言。
此外药物的过敏反应往往还存在高敏感性,表现为极少的剂量,即可启动过敏的发生,如对青霉素过敏者,即使闻及青霉素的气味或于青霉素的皮试过程也可发生过敏反应,对此我们必须小心提防,不可掉以轻心,以致“大意失荆州”。因为药物的过敏反应可轻可重,轻则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流清鼻涕、打喷嚏、哮喘发作,重则可致全身皮肤、粘膜剥脱、急性喉头水肿而致呼吸困难,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和致人于死地。
应该说,药物过敏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其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我们对之丧失了应有的警惕,为此我们必须共同参与,一丝不苟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首先,过敏体质者到医院就诊时,应将自己家族及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全面的告知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应把相关的资料完整清晰地记录于病历资料档案的药物过敏史栏内,作为过敏体质者必须对此一病历资料档案完整保存好,以便为今后的治疗用药,提供根据,从而避免过敏药物的再度使用。
其次是应严格遵守药物皮试的使用规定,用前严格做好皮试,切莫越过雷池半步,敷衍了事。皮试期间,应配合做好认真的按时观察,医务人员应充分做好药物过敏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即使皮试显示阴性结果,在药物应用后,仍需遵医护人员的意见,按规定时间作必要的留观,以进一步避免可能发生的药物反应。
因为皮试有时尚可存在难以预料的假阴性反应。在此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即使口服药,需作皮试仍应不厌其烦做好皮试,最常见的莫过于口服青霉素类药了,事前亦应进行青霉素皮试,呈阴性反应才可口服。
这里还应指出,药物的过敏反应还与药物的化学性质改变相关,这种改变所带来新的杂质可与药物的原半抗原分子结合成全抗原分子,使原来不过敏的药物因其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引起过敏反应。很明显,赋形剂、矫味剂等的添加,同时也增加了药物的致敏性。
因此同一药物某批号不过敏,不意味着不同批号绝对不过敏,而不同生产单位由于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赋形剂、矫味剂的增添,致使同一药物从原不过敏而产生过敏反应也不足为奇。因此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青霉素应用前,均应重新做好青霉素皮试足可理解,绝不能高挂“免试牌”,停用青霉素72小时以上者,重新做青霉素皮试,铁定跟你没商量。青霉素可经乳汁分泌排出,引致婴儿过敏,对此不可不知,更不可不防!
再者,应清醒地认识到,凡属过敏体质者,均有较高的药物过敏反应倾向,即使是抗过敏药也并非百分百的例外,这绝非草木皆兵。过敏体质的人群其药物过敏还存在交叉反应,即对某一药物过敏,往往亦可能对此一药物的同类其它药产生相似的过敏反应,这是因为同类药物有着共同的过敏决定族结构的存在,比如对磺胺嘧啶过敏,就很有可能对其它磺胺类药物过敏,对某一种青霉素过敏,就会对其它种类的青霉素过敏,就可能会对头孢菌素类过敏。因此对于过敏体质者,应参考相关的药物过敏史,尽量避免同类药物的使用,以杜绝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
鉴于过敏体质对药物反应存在高敏感性,凡应用新药时,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观察进行,即使是非处方用药及中药,亦应如此,可不得“我行我素”,否则造成药物过敏,那可真是“吃黄连,自讨苦”!当然万全之策,对于过敏体质者那就是,不该出手时不出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应用。
最后,还应了解,药物的应用途径对药物的过敏反应程度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别的。一般静脉与肌注应用,药物的过敏反应发生最快最重,口服时则相对为慢为轻。因此,对于过敏体质者,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先考虑口服用药。
给过敏体质者提醒是:用药方方面面,三思而后行,才能保障你的健康之躯,肩负人生重任!
(实习)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