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丸舌下含服 降低副作用

  滴丸制剂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而成的一种“固态液体制剂”。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和特点,加之近年来,新技术的发展、新辅料的涌现、制药设备的逐步改善,滴丸制剂技术得到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到目前为止,我国知识产权局所公告的有关滴丸的专利申请已达1170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的有关滴丸药品注册已达938项,其中化药193项,中药745项,生产批件166个。可以说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自第一个被广泛认识的“速效救心(滴)丸”在临床上应用以来,现今滴丸制剂已真正成为我国制药工业中一种备受重视的制剂。

  滴丸制剂与传统制剂相比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具备如下特点:

  吸收快 以水溶性基质制备的滴丸,溶散时限大多在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所以起效快;滴丸除可口服,还可舌下含服,通过口腔黏膜直接吸收入血,起效更快。

  提高生物利用度 以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药物可形成分子、胶体或微晶等状态的高度分散体,使表面积增加,加快了药物的溶出速度,能提高生物利用度;将难溶性药物制成滴丸制剂,可提高溶解性,加快溶出速度,促进药物吸收,从而提高机体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发挥高效作用。

  缓释 提到滴丸,有人就认为它是个速释制剂。其实滴丸制剂与片剂一样,也可制成缓释制剂。特别是对于某些半衰期较短的化药,制成缓释滴丸后可明显延长半衰期。此种滴丸药物从载体中缓慢释放,维持药物所需浓度,可呈长效作用。经口服除了可达到缓释作用外,还可减少在消化道和肝脏的灭活作用。

  降低毒副作用 以固体分散技术制成滴丸后,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提高吸收率,可减少服用剂量,从而达到减少对胃肠道刺激性的目的。

  滴丸舌下含服,直接通过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吸收,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循环系统,不仅有效避免了首过效应,而且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降低毒副作用。

  与注射液比较,滴丸剂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起效较快、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又可避免中药注射液直接入血可能引起的急性毒性和过敏反应。

  使用方便 滴丸剂与其他口服剂型比较,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更加方便。不仅可口服,而且可舌下含服;服用不受饭前或饭后影响;分量使用更为方便,克服了有些药物一次口服半片或1/4片的弊端。临床应用表明,局部应用滴丸药物有浓度高、不易流失、药效长、用药次数少等特点。

  除此之外,由于滴丸制备时间短,温度变化范围小,药物稳定性增高,也适用于贵重药品、易氧化、易水解、易引湿和挥发性药品的制备。

  目前我国已上市的滴丸品种很多,已被愈来愈多的企业和消费者所接受。

(实习)

  • 阴道炎常用药大全
  • 维C维E每天吃 更易怀孕
  • 常用漱口水 容易得癌症
  • 阿司匹林山寨用法:美容
  • 药品每周精选文章
  • 八毛钱竟治好了我的尿道炎
  • 巧用中成药与亚健康说拜拜
  • 维生素家族助你除头疼
  • 小心!板蓝根其实很伤胃
  • 必知 食物让药物变毒物

更多精彩尽在药品频道!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