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购买中成药的三大陷阱

  不容置疑,随着医药市场的开放和药价的下降,街道药店比比皆是。对于节奏快、时间紧的都市人来说,确实方便了许多。

  一些小病,可以到药店买点成药搞定,既方便又省钱。但是,如果吃错了药,轻则延误治疗时机,重则导致生命危险。

  下面列举自购药物治病时常出现的误区,以提醒读者注意。

  误区一 望文生义

  药物的作用由药物的性质及组成所决定,专业医生用药不受药名左右。而是看药物的成分。一般人没有专业知识,往往会望文生义,患感冒就买与“感冒”有关的药物,有胃病就买与“胃”字有关的药物。有的服后有效,有的服后无效,甚至加重病情。如喉症丸由苦寒清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对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有效,但对慢性喉炎效果就不好了。又如痛经丸能治疗妇女痛经,但只适应于寒凝血淤之痛经,气血虚弱的痛经就无效了。造成这种误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诊断错误,不是该病而用治疗该病的药物,如刘伯的心绞痛误用补中益气丸。二是中成药讲究辨证治疗,同病不同证,如果寒证就用清热药,热证就用祛寒药,当然无效。

  误区二 以贵为上

  有些人购药也看药物的成分,却主要是看有无贵重的药物成分,认为贵重的药物功效必佳。有些药物如安宫牛黄丸、清心牛黄丸中的牛黄是一味贵重而起主要作用的药物,缺之则功效较差。但有些人看到xx虎骨丸或虎骨xx丸就认为是好药,药效必佳。殊不知现在老虎都少见,哪来那么多虎骨入药呢?乌鸡丸与乌鸡白凤丸是同药不同名,有些人买后者而不买前者,因为有“白凤”会更贵重(实际哪有什么白凤)。有些人买补肾壮阳药,见有“鞭”字的才买,因为鹿鞭、海狗鞭稀有。事实上,好药不在于药物的贵重与否,而在于药物是否对症。

  误区三 无病滥补

  有些人对补脑、补肾、补气、补阳的药物感兴趣,常常 对号入座,认为自己肾虚、气虚、血虚而大量服用。实际上,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是虚证才用补药,非虚证用补药反而适得其反,加重病情。就算是精神不佳,或是一些“亚健康”状态,只要适当休息,调节饮食,是完全可以恢复的。“是药三分毒”,就算补药也不例外,还是不要滥补为好。

  因此,自购药物治病应该对病、对症用药,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既省钱、省时又治好病。

(责任)

  • 12款阴道炎药横向对比
  • 吃完中药后切勿吃4种食品
  • 鼻炎“罪魁祸首”是滴鼻液
  • 善用补锌药 提高性功能
  • 治感冒无须小题大做
  • 乱用创可贴 后果可大可小
  • 惊!补药也能“杀人”?
  • 痛风不是小事 膏药解决不了
  • 外用六神丸 治疗常见病
  • 健康更重要 切勿乱用性药

更多精彩尽在药品 频道!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