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药品冒充药品的“变脸法”

  针对一些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化妆品、消杀用品、食品等产品假冒药品,药监局近期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集中整治。

  太原市药监局局长刘建国说,检查发现,非药品冒充药品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批准文号杂乱无章

  有“国食健字”“卫食健字”“卫消证字”“卫健用字”“卫食证字”等等,多达数十种,甚至还有假冒文号,令人眼花缭乱,难辨真假。

  二是包装和名称模仿药品

  在产品名称上暗示疗效,或直接使用药品名称,在包装上仿照药品特有的标志和风格,在标签、说明书上非法标示功能主治、适应症。

  三是非法添加药物成分

  为达到所谓的疗效,在产品中随意添加化学药物和中药成分,所添加剂量甚至超过正常药品含量的几十倍,隐患重重,危害极大。

  四是多种形式虚假宣传

  销售价格虚高以牟取暴利,销售价格往往超出生产成本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

  药监部门提示,非药品冒充药品是利用群众对健康类产品无能力辨识和防范意识薄弱,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公众购买时应仔细辨别。

(实习)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