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药怎么用

  解热镇痛药只能暂时解除发热、疼痛等症状,不能消除病因,也不能缩短病程,因而是一种对症治疗药物。这些药物如应用不当,可破坏机体的抗病能力,掩盖某些疾病的主要症状(发热和疼痛),给诊断造成困难,甚至贻误病情,导致不良后果。

  对一般发热者不必急于用解热药,应尽快明确诊断,但遇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选用解热药:

  1、发热过高(39℃以上),危及生命,特别是小儿出现高热惊厥时。

  2、热度虽然不高,但伴有明显的头痛、肌肉痛、失眠、意识障碍,影响到了患者的休息和疾病恢复。

  3、持续高热已危害心肺功能,或对高热不能耐受。

  4、患某些疾病长期发热,控制不够理想时,如血吸虫病、丝虫病、伤寒、布氏杆菌病、结核以及癌症发热等。

  在药物选择疾病方面,应根据患者的指征、机体状况,及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等综合因素考虑选用。

  常用药及用药方法如下:

  (1)一般以疗效确切、毒性低、价格较便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及其复方制剂为首选药,疗程不应超过1周。

  (2)39℃以下的发热,可先选用中草药,如柴胡、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黄连、鸭跖草等配合应用,副作用少,对病毒性感染尤为适用。

  (3)对长期发热的疾病,如血吸虫病、丝虫病、伤寒、布氏杆菌病、晚期癌症等可考虑应用消炎痛栓。

  (4)儿科用药,最好仅限于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及它们的复方制剂。

  (5)妊娠妇女应慎用解热镇痛药,最好仅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但不能过量。

  (6)肾炎、消化性溃疡、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或对阿斯匹林不能耐受者,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7)含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和安替比林成分的一些复方制剂,不良反应均较严重,如可出现粒细胞缺乏、肾损害和严重的过敏反应,应尽量少用,更不能长期应用。

  用药注意事项:

  (1)使用解热镇痛药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对服用后曾发生过敏反应或粒细胞减少者,不宜再用。

  (2)小儿体温易波动,高热时可发生惊厥,在采用解热镇痛药时可适当应用镇静剂。

  (3)在使用解热镇痛药复方制剂时应了解其成分,以免盲目使用导致重复用药而增加不良反应。此类药物用于解热一般限服3日,如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向医生咨询,不得长期服用。

(实习)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