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或出现前兆才适用。刘红旭告诉记者,提前输液预防心血管疾病季节性发作并不科学。这就 像不能今天早上吃很多的饭来预防明天不饿。首先,没有明确指征时,临床上不建议用药;再者,输液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较大的用药方式,...
10月29日至11月5日,北京急救中心共派出急救车辆6128次,根据来电主诉分类,心脑血管病1500多例,位居第一。北京急救中心专家介绍,气温骤降时往往是心脑血管病高发期。特别是老年人往往存在动脉硬化症状,当冷空气来袭,血管...
据台湾媒体报道,曾在宁浩的电影《疯狂的赛车》中担任主演之一的台湾艺人戎祥1月25日凌晨猝死,享年43岁。其妻子赖芊合已证实死讯。 娇妻证实因心肌梗塞死亡 赖芊合证实,戎祥今天凌晨3时55分,因心肌梗塞过世,她边...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临来,终于可以卸下满身的包袱,心情愉悦的奔赴家中与亲友团聚。上海远大心胸医院成人心脏中心主任肖亦敏提醒,随着春节的临近,路途奔波、大吃大喝,许多潜在的因素更易诱发心血管疾病。那么,春节期间应...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者冠心病、脑卒中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据报告,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3.5倍;如果吸烟和高血压同时存在,脑卒中的危险性就会升高近20倍。吸烟可以通过炎症、内皮损伤、...
作为外科医生的钱教授(化名)很长一段时间夜里睡眠不宁,甚至被噩梦困扰,原来以为是长期疲劳,心脏疾病所致,最终却发现睡眠不安宁的原因竟然是鼻子气道不通造成。国内著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耳鼻...
如今广义的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但由于年轻人对疾病早期发出的预警信号不是很重视,常常会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却让这种错误想法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对此,我们特别约请了上海中医药大...
我们都知道,肥胖的人容易患心脏病,事实上,体重太轻也会对心脏不利。在最近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大会上,日本研究人员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人,体质指数太低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日本名...
岳卫东介绍,心血管危险因素具体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饮酒等。随着年龄增长,一些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可使认知功能进一步衰退。对于患有此类疾病的老年人群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筛查和早期干预,将可能对...
“全国高血压日”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突破3.3亿。日常控制血压有哪些窍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专家张明昨天介绍了5个日常控制血压的小窍门。 干活“慢”半拍。工作和生活节奏长期过快会影响体内交感神经和...
高血压已经被大家熟知,但有一种隐性高血压却常被人忽视,即在诊室里医生给患者测的血压是正常的,而患者在家中自测的或24小时动态监测出的血压却是升高的,这种情况与“白大衣性高血压”刚好相反,但同样能引发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和全身性的疾病。血糖异常,不仅会引发糖尿病,更会对全身血管都产生伤害。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比率要比没有糖尿病的人高3-7倍,70%-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
许多朋友都喜欢早晨去公园、广场锻炼身体,但由于全国多个城市发生空气质量恶化,PM2.5造成的雾霾天逐渐增多。雾中锻炼对人体健康,特别是心脑健康有很大的害处,因此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病患者应注意避免雾天晨练...
进入初冬,天气越来越冷,也到了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做好必要的预防与保健显得非常重要。近日,本报健康工作室特邀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六病区贺世明主任,为广大读者解答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相关问题,现将部分精彩内容摘录如...
(记者黄洁莹 通讯员张莉莉)由于熬夜做生意,新洲区一名22岁小伙突发心梗。所幸的是,他及时拨打120,救了自己一命。 小李今年22岁,在新洲区经营一家服装店。上周五,他感到胸闷、出冷汗、胸部疼痛。上周六下午,他实在疼...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当我们看到脸红、超重、出汗的人们,我们会自然而然联想到他们患有高血压。当我们发现朋友或者同事有头痛、流鼻血等症状时,我们会担心他们有患心脏病或者中风的风险。但是从这些特征中能否看出高...
进入冬季,气候干燥,不少人把牙龈出血、肿痛、口臭误认为“上火”,根本不当回事。殊不知,这些“小毛小病”其实是危害口腔健康的“元凶”——牙周病的典型症状,牙周病是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骨质、牙周韧带和牙槽骨...
一场大雪后,寒冷的冬天真的来了。在东北,冬季“老寒腿”患者容易病情加重,但需要注意的是,下肢疼痛发冷不一定都是“老寒腿”。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三科主任侯爱洁提醒,下肢疼痛发冷,要提防冠心病。 痛在大腿,为什...
谁也不希望发生疼痛,一些小疼痛可以自愈,但另一些疼痛不可小觑。美国“贝尔马拉健康网”最新载文,总结出5种不可忽视的疼痛。 1.关节疼痛。 除了近期受伤之外,关节疼痛,特别是持续性且伴有炎症的疼痛,可能是风湿性关...
《美国医学协会杂志》在本周公布了一项新指南,新指南依据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情况,放宽了高血压需要药物治疗的阈值。通过对18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研究,专家认为,高血压患者中需要药物治疗的人数,与之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