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时,不妨躺在床上做一些小运动,有助于促进睡眠。 日本《促进三种体液流动获健康》一书作者片平悦子解释,脑脊髓液作为人体的三种重要体液之一,对健康影响不小。若其分泌失调、流动不畅,就会引起失眠等问题。现...
最近唇裂、长痘上火、眼睛干涩等小症状的人多了起来,迟迟得不到缓解。医生表示,除了干燥原因,往往是因为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造成的。 唇干不能用舌舔 天气干燥,暴露在外的嘴唇成了重灾区:脱皮、开裂。许多人习惯...
特约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委员会委员 徐彦斌 睡梦中突然抽筋,早起后眼皮跳个不停,跑几步就开始小腿痉挛……抽筋这个小毛病看着不起眼,但发作起来也很难受。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委员会委员徐彦斌表...
对长寿来说,日常习惯可能比基因更重要。《美国退休人员协会杂志》最新载文,刊出美国多位专家总结出的“排名前六的长寿习惯”。 1.多接触动物。 宠物提供给老人友谊和温暖,让老人拥有倾诉对象,从而释放压力,多接...
长寿老人看上去神秘而难以捉摸。研究发现,有的人吸烟、运动少,他们依然可以活到100岁。他们身上有哪些相似点?美国MSN网站“健康生活”频道总结了10个惊人的长寿迹象。 1.家族中长寿者多。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
泡脚有什么好处?冬天你是否在为手脚冰凉而烦恼?泡脚是缓解手脚冰凉的有效方法,很多人不知道泡脚有什么好处?)独家专稿,欢迎分享,请点击获取授权。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02...
北京市科学健身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表示,肺20岁走下坡路,乳房35岁始衰老,心脏40岁逐渐变老,肾50岁开始老化,虽然我们不能阻止它们的缓慢衰退,可是有效合理的科学健身能延缓衰老。现在就为大家介绍几个抗衰老的保养方法。...
新年伊始,很多人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好运、有事业、有财气...但更重要的是“有健康”。如何才能在新的一年里健康相随?2015年记住这些建议,让你全年健康无忧。 ①科学饮食:少吃一两口 奶豆天天有 想要一年不生...
饭桌上的礼仪被提倡了很多年,但更为重要的健康准则却总是被忽视。越来越多人把吃饭当成谈工作、忙应酬、交朋友的场合,不知不觉犯了很多误区。以下饭桌上的几大禁忌,大家不妨对照改正! 趁热吃 “菜来了,趁热吃!”...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洗手习惯,能成为很多疾病的防火墙。除了我们从小就知道的饭前便后要洗手外,还有哪些时候,是你该洗,却又忽略了的呢? 1.看完报纸要洗手。印刷油墨中常使用乙醇、异丙醇、甲苯等有机溶剂,这些...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一半患者不会正确用药。在我国,用药安全同样迫在眉睫。一项涉及45万份的网络调查显示,九成人都存在用药误区。9月1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最新居民安全用药信息,提醒大家注意以下最容易被忽视...
为了抢到一张天后江蕙告演唱会门票,中国台湾地区有歌迷竟然一排就是10小时,甚至不敢离开排队队伍去上厕所,肾脏科医师担心,这样健康恐憋出问题!呼吁注意3招自保原则,照顾泌尿道的健康。 憋尿伤身!泌尿道膀胱健康亮红...
英国《BMC医学》杂志刊登德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做到5个健康生活习惯能够大大降低患结肠癌风险。 德国人类营养研究所研究人员对超过34.7万名欧洲参试者进行了为期12年的随机访问,研究期间,近3760人确诊患有结肠癌。...
任何人都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也无法恢复青春的容貌。需要做的是,对日常生活习惯进行检查,做一些简单调整,就能起到抗衰老的效果。美国“健康”网站近日介绍了几种拨慢人体时钟的方法,能达到逆生长的效果。 少用吹风...
习惯一:坚持每天跑步或走路 对于一个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来说,突然要求每天长跑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如果循序渐进地从慢跑和步行开始,不但能够增加运动量,健康效果也更好。在刚刚开始运动时,不推荐直接迈开...
“累”成了越来越多人挂在嘴边的词。疲劳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日积月累可能演变成慢性病。近日,美国《赫芬顿邮报》刊文,根据最新研究总结出一些会加重疲劳的习惯,在此基础上, 本报采访专家,教您避开疲劳“陷阱”。 ...
健康长寿听起来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但对于繁忙劳碌的现代人来说,随时随地做一些小运动,也能够有缓解疲劳,有助健康长寿之功效。中国老年病学会委员于俊敏表示,以下7个小动作符合中国传统医学的养生原理,且简单易做,如果能...
长寿是永恒的话题,有关长寿的研究也在不断更新。美国“自然母亲”网站最新总结出,改变40个生活细节就能延长寿命。 1.唱歌。瑞典研究者发现,唱歌能改善心脏状况。 2.工作努力。最新调查显示,工作努力负责的人会...
即使每天认真刷牙、饭后仔细漱口,牙齿也可能被一些不起眼的习惯损伤。英国《每日邮报》载文,邀请多位牙科专家盘点出“最让你意想不到的毁牙习惯”,看看你是否中招。 茶水太热。 英国埃塞克斯郡牙科专家史蒂芬·...
时间很无情,因为谁也挡不住年老的到来;但人的身体却很“顽强”,因为只要用对方法,就能让疾病和认知的衰退止步。 美国波士顿学院社会工作研究生院副教授凯瑟琳·麦金尼斯在其所著《老年社会工作》一书中详细描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