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顺境,有逆境,有时波澜不惊。 有人觉得运气使然,有人相信命中注定,还有人说、这就是生活。 成功首先归功于前行的动力。就像驾驶帆船一样,如果我们在“顺风”时最大化产出,每天保持前进,在逆流中努力生存,...
15年前,我的一位同事拖着我参加了心理健康从业人员的一场正念培训。那时候,正念还没有成为心理学的一支。 作为一名信奉科学的心理学家,我把那次培训看成是新时代神秘嬉皮士的闹剧。虽然这是一场不靠谱的会议,但...
我是个直性子,遇到不喜欢的人、不认同的事,情绪总会溢于言表。我觉得自己为人坦荡、表里一致,但得罪了很多人。随着年龄增长,我慢慢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判断,内心变得浮躁,变成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 我有一群老...
这看起来是个相当愚蠢的问题,但请让我解释一下。 我们先假设生活的主要目标是爱、幸福和财产安全——不论这些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不可思议的是,许多人立志得到这些东西,却做着与此目标相背离的事情。我不禁想...
在生活中,失去是不可避免的。一些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面对失去,而其他人也会在不久之后慢慢接触到这样的事。然而,没有人能够不经历失去而过完一生。失去有很多种形式,而真正的失去会同时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上影响到一...
1.孙子思维。《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在战斗开始前,总要把敌军统帅的照片放在桌上,并且问自己:如果我处在他的位置上,我会做什么?因此,他的决策总能直插敌人心脏。 2.司马光思维。司...
有一个人问一位哲学家:“从地到天有多高?”哲学家回答:“三尺高!”“为什么这么低呢?我们人不都长得至少有四尺、五尺、六尺高吗?”哲学家回答:“所以,你超过三尺高的人身,要在天地间立足,便要懂得低头!” 这段话实在深...
这听起来熟悉吗?当我减掉十英镑的时候我会高兴;当我升职的时候我会高兴;当我找到理想的另一半时会高兴。这种情况并不只有你一个人,这就是所谓的视条件而定的快乐。 视条件而定的快乐带来的问题是只有当我们等待...
李嘉诚说“我90%的时间在考虑失败”,柳传志表示“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在这些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家心里,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极强,也正因此,他们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嗅出机会,灵敏反应。 其实,国人自古忧患意...
那些想要成长和健康的却极其不想静坐的人常抱怨道:“我真的真的要冥想吗?” 我有个密友是牢骚患者,她告诉我应该吃鱼油、鱼油和鱼油,还告诉我怎么增强我的核心力量,平衡营养、平衡营养以及平衡营养(她是个营养师),很...
焦虑、愤怒、嫉妒……每个人都曾有过被坏情绪包围的经历。但实际上,情绪感受没有好坏之分,也不存在所谓的负面情绪。每种情绪对我们的心理都是有价值的,情绪里包含着我们的期待、渴望、需求。所以,世上没有不好的情绪...
每个人都有一个想要实现的个人目标——一个宏大的、有挑战性的、令人惊异的目标。他们思考、梦想、为之着迷……但是从未实现它。 也许是因为他们总是不断的谈论它。研究显示,那些总是谈论自己想法的人更不容...
我们的对外形象——我们对外部世界展现自己的方式——常常是完美的,快乐的,发展的自我;充满爱与光芒。但内心深处(或不太深的地方),我们有黑暗的一面。令我们感到羞耻的一面,社会已经教给我们是不可接受的和不恰当的一面...
大多数人接收的教育是等待被发掘。当我们被挑选作为委员会、运动队和受欢迎团体的一员时价值感激增。如果你在一个大的组织里面上班,当被挑选成为公司重要项目的一员时,你会有种成就感。你会确定自己地位重要并且足...
当我坐下第一次撰写博客时,那阵声音开始在我脑中大声唠叨,叫我不要尝试。她说我永远都不够好,还说我的事业和博客不管怎样都会失败。所以我现在的最佳选择就是放弃尝试。 别费劲了,你永远也不可能成功。可曾听到...
有人说,每个人体内都有一大桶汽油,一旦与别人发生摩擦,第一反应不是拿起灭火器,而是打开油桶,火上浇油。这桶汽油就是愤怒。殊不知,愤怒的火焰一旦被点燃,不仅伤了和气,身体健康也随之受损。因此,人人心中都该有一把灭火器...
周末我花时间打扫我的公寓。当我从纽约搬到旧金山后,我住在一个小工作室里。为了遵从过上简单生活的这个意愿,我丢掉了一大堆的私人物品。随着时间的累积,物品也在逐渐堆积。自打我搬离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花更多时间在...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怀斯门调查发现,与“倒霉蛋”相比,幸运儿们可能不经意碰到一个人,就获得了帮助;他们似乎有神奇的直觉,能感觉出哪些建议可行,而哪些话是信口开河。他们总能找到窍门,并且总能将厄运转化为好运。到底是...
现代生活在赋予人们丰富色彩的同时,也附带着扰人的喧闹。甚至对大部分人来说,“求静”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在这个沟通至上的社会,人的嘴巴、耳朵无时无刻不在被过度使用着。 在上海从事公关工作的马小姐,每天都要...
在我所任职的那所大学的图书馆里,实体印刷的新书越来越难借到。而且,据出版公司说,在购买我刚出版的那本教科书的学生中,有90%的人选择了背着一本4英磅重的纸质书到处跑,而不是买轻便的电子版。 这两件事传达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