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现]
体重下降,面色苍白。
[护理目标]
病人体重保持不变或稍有增加。
[护理措施]
评估病人呕吐的程度、呕吐的频率;不能进食者,按医嘱补液及使用镇静药。
给予营养丰富、清淡可...
[相关因素]
皮肤瘀点、瘀斑使局部抵抗力下降。
长期卧床、不能活动。
[主要表现]
皮肤破损。
[护理目标]
病人皮肤保持完整,无破损。''
[护理措施]
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局...
[相关因素]
内毒致微循环障碍。
[主要表现]
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瘀斑;血压下降,脉搏细数。
[护理目标]
病人保持生命重要器官的组织灌注量正常,表现为血压,脉搏正常 。
[护理目标]
...
l.发热的护理 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体温>38.5oC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静脉补液。
2.精神异常的护理 向患儿介绍环境,以减轻其不安与焦虑。明确环境中可引起患儿坐立不安...
体温升高
[相关因素]
败血症。
颅内感染。
[主要表现]
体温高于正常,病人烦躁、头痛、呕吐。
呼吸,心率加快。
[护理目标]
病人体温降至正常。
病人自诉舒适感增加...
流脑的治疗目前国内外主要选用青霉素G静注。公认的疗程为7—14天。
1986年以来有人对确诊流脑的病例进行4天疗法和7—14天疗法的对照。
4天青霉素疗法是:每日给予青霉素G2—3×105单位/公斤体重,分每4小时...
小儿确诊为流脑后,要进行呼吸道隔离,从发病起不得少于7天,在此期间不要与健康人接触,护理与探视病儿均要戴口罩。病儿居住的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病人要卧床休息,恢复期也不应过早、过多的活动。
病儿的饮食及营...
暴发型流脑患者,入院后24小时之内,观察尿量变化非常重要。因为休克时肾脏血流量变化最为明显,尿量的多少,可以提示重要器官血流灌注的情况如何。休克中少尿或无尿应视为心缩无力或血容量不足。为了便于观察,对重度休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这是春季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无论大人小孩都可以得这种病,但是,以15岁以下的儿童最为多见。
得了流脑以后,有哪些表现呢?轻的发烧、头痛、全身不...
一名9岁女孩,因头痛、呕吐、发热伴抽搐,8月8日到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儿科就诊,医生怀疑为病毒性脑炎,将其收治入院,这是该院儿科近一段时间收治的第十位病毒性脑炎患儿。专家提醒家长要特别注意。
据儿科张凤仙主...
得了流脑以后,有的人最初会出现像感冒的症状,流鼻涕,鼻咽干燥,咽痛,全身不适等。一部分人得病后就停留在这个阶段,过几天就好了。但有的人病情就会继续发怅民展,其原因是流脑病菌进入血流并很快进入脑膜,接着便会出现流脑...
过去流脑的死亡率曾高达80%,得了流脑很快死亡,不死的也要留下后遗症。自从发现磺胺及抗生素以来,已使流脑死亡率大大减低。当今流脑的病死率已下降到2%以下,因此可以说多数还是可能治好的,不要过于害伯。但是,流脑发病...
美国对人群和患者进行血清微量元素的调查时发现:在8名流腮脑膜脑炎极期的患儿中,测得每100毫升血清的含锌量平均为56土8.4微克。比正常人的血清锌50—80微克偏低。
缺锌是胎儿畸形、低体重儿的重要诱因;并能严...
(一)中毒型菌痢
本病亦多见于夏秋季,儿童多发,病初胃肠症状出现前即可有高热及神经症状(昏迷、惊厥),故易与乙脑混淆。但本病早期即有休克,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无改变,大便或灌肠液可查见红细胞,脓细胞及吞噬...
(一)流行病学资料
乙脑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7~9三个月内。起病前1~3周内,在流行地区有蚊虫叮咬史。患者多为儿童及青少年。大多近期内无乙脑疫苗接种史。
(二)临床特点
突然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流行性乙型脑炎:夏秋季流行,发病多集中于7、8、9月,与流脑不同。无皮疹。脑脊液外观清,白细胞多在50~500×106/L,很少超过1000×106/L。初期(2-5天)中性多核细胞占多数,以后淋巴细胞占多数;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增加。
...
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可引起第Ⅱ、Ⅲ、Ⅶ及Ⅷ对颅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等。脑室间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可发生脑积水,后者又导致智能障碍、癫痫等。经脑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
人对流脑普遍易感,但小儿患病比较多见,患病后可获得巩固的免疫力,即很少再感染患病。
[传染源] 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尤其是带菌者和不显性上呼吸道炎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但由于病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只有当与传染源密切接触时才可能发病。
[易感性...
病原体为脑膜炎双球菌,显微镜下可见到呈肾形成双排列,一般分为A.B.C.D四个群,我国以A群为主,不同群别的脑膜炎双球菌,致病力不同。
这种菌可以在患者的鼻咽部.血液.脑脊液. 皮肤瘀斑中发现,也可以从带菌者的鼻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