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便颜色看健康!家中有新生儿的家长,帮宝宝清理粪便时,可别因臭味和恶心感而急着包裹和丢弃,仔细看看便便的颜色,若出生两周后仍有黄疸现象,大便颜色呈现浅黄或灰白色,可能是新生儿胆道闭锁所致,需尽快手术治疗,一旦延误...
新生儿黄疸有很多种,主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其中,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黄疸,叫母乳性黄疸。要预防母乳性黄疸就要预防早发型母乳性黄疸。 预防早发型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
新生儿黄疸是病吗?未必。年长儿或成人出现黄疸都是病理现象,但新生儿的黄疸则大部分都是正常现象。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即大多数足月新生的婴儿在出生2~3天后会出现面部发黄,第4~5天更加明显,躯...
如果是足月出生宝宝出现的黄疸,正常情况下都可以在生后24小时以内,黄疸就会消退了。很多家长就会问道,那如果时早产得宝宝出现黄疸,那是需要多长时间才可以消退呢?其实,通常情况下,早产儿的黄疸会在出生后的48小时之内消...
刚出生的宝宝在3到5天出现黄疸,是正常的,如果黄疸指数不会超过15mg/dL的话,仍然属于正常现象,是一种生理性的。不过,如果早产儿的黄疸指数比较高的话,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来治疗,如果没有效果就要及时要医院检查了。 ...
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善,身体器官功能比较弱,肝胆代谢功能也比较差,容易引发一些疾病,早产儿黄疸是常见疾病之一。早产儿黄疸病症较轻时可见面颈部和眼睛巩膜出现黄染,病重时可以有头面部蔓延至全身,甚至呕吐物和...
刚刚出生的宝宝小脸红扑扑的,粉粉嫩嫩的,让人总忍不住想去亲吻他,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可爱的不要不要的。但是,细心的妈妈会发现,一两天后宝宝的皮肤会发生一些变化,不再是红扑扑的,而是越来越黄,这就是“新生儿黄...
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引起的凝血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见于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发生于前者称新生儿出血症,发生于后者称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本节仅述后者。本病为婴儿期较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广泛出血倾...
误服、滥用、超量、过敏、医源性或长期服用各种VD累积作用,可导致VD中毒。
轻 症 中毒早期可表现有低热、烦躁、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口渴、无力等。
重 症 晚期可出现高热、多尿、少尿...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是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全身性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婴幼儿。以眼部及皮肤症状,如夜盲、结膜干燥、角膜软化、毛囊角化等为主症。
[临床表现]
眼部症状首先表...
一、维生素D
1.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维生素D(VD)每日供给量,0~6岁儿童为400IU,7岁以上为100IU,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为400IU。
2.人体所需VD主要来源是由皮肤接触日光合成及从食物中获得。当VD缺乏或不足时,为保证小...
维生素A中毒
人体摄人过多的维生素A出现的全身中毒症状。小儿一次摄人维生素A300000国际单位可致急性中毒;小儿每日摄人维生素A20000国际单位以上,数月后可能出现中毒症状。
[临床表现]
1.急性维生素A...
维生素C缺乏症又称坏血病;是由于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C( 抗坏血酸)所引起的出血倾向及骨骼病变的疾病。本病多见于婴幼儿。
维生素C为水溶性,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由食物供给,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叶蔬菜...
蛋白质缺乏综合征或恶性营养不良综合征,又名夸希奥科。夸希奥科是非洲方言的译音,意为"红小孩",主要是由于蛋白质严重缺乏,尤其是必需氨基酸不足引起的综合征,常见于热带地区的不发达国家,以6个月至5岁小儿多见,常发生于...
营养不良又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主要因蛋白质或总热量长期摄入不足引起,多见于婴幼儿。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或水肿,严重者常有脏器功能紊乱。本病在不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严重营养...
1.行为分析:通过与肥胖者访谈,与家长,教师座谈和观察分析基线行为。找出主要危险因素。
2.制定行为矫正方案:根据肥胖者行为模式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确定行为矫正的靶行为,设立中介行为。制定行为矫正的速度,奖励/惩罚,正...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者。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由于诊断标准不一而变异较大,国内报告为2.4%~3.92%,而西安对青少年的调查则高达8.39%。
肥胖症分两大类,无明显...
1.设计原则:安全,有趣味性,价格便宜,便于长期坚持,能有效减少脂肪。
2.设计要素:应重视有体重移动的运动,在这些运动中距离比速度更重要。还应注意柔韧性运动。
3.运动形式:有氧运动,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交替,技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