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云流水,外形缓慢,内神活泼。练好步法,走对架子。
松:全身放松,骨节、筋腱拉开。
柔:由松入柔,含胸拨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屈膝圆裆,气沉丹田,都是松柔要领。
刚:积柔成刚,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
...
第十九式:海底针
右脚向前跟进半步,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身体稍向右转,右手下落经体前向后、向上提抽至肩上耳旁,再随身体左转,由右耳旁斜向前下方插出,掌心向左,指尖斜向下:同时,左手向...
起源于我国的太极拳,具有浓郁的东方特色,蕴含着深厚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养生思想。发展到近代,太极拳主要形成了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各具特色。二十四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由原国家体委编制的一套简化...
第九式:单鞭
①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手心向左,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手心向后上方。眼睛注视左手。
②身体重心再逐渐移...
第七式:左揽雀尾
①身体继续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逐渐翻掌经腹前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右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睛注视右手。
...
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
①左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左转,右脚尖里扣;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左右划弧分开平举,手心向前;眼睛注视左手。
②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由外圈向里...
现代推手和散手作为竞技体育运动之形式,已经逐渐与传统的推手和散手有了剥离之趋势。推手和散手分别作为两种竞技运动之形式,按照比赛规则的限制,按照各自不同的发展形式和规律正在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着。
在公园...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调心的锻炼方法。从而也就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
太极拳是一种动作比较缓慢,动中求静、柔中带刚的运动项目。它的强度、力度、节奏、时间都可以由练习者自己调控,是一种无压力的、艺术化的运动方式。
太极拳的益处
太极拳融合了力量、平衡、姿势以及凝神...
由于太极拳之理既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又有自身的实修特性,所以,实际学练的过程中,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许多钟爱此拳之士穷毕生精力仍不解其中奥秘。”也因之与太极拳奥妙无穷的风采、魅力无限的境界失之交臂,从而徒...
王宗岳《太极拳论》有言:“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这几句话是《太极拳论》之总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万物,人是万物之一,也必遵循太极运行变化之理,练习太极拳也就要以太极的原理来指导实践。
练习太极拳,核心...
莫笑太极象摸鱼,松静深柔把病祛。
太极行功莫要快,呼吸匀长除病害。
内外兼修练太极,动静结合多受益。
老人要想活百年,就要常练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动静结合的拳术,是我国特有的练身武术...
一、全神贯注。有些习拳者喜打拳时随意谈笑,思想涣散,既打不好拳,又不能保健强身。打拳时思想集中在动作上,拳就打得合乎要领,且大脑皮层得以最大的休息,事后就会感到如沐春风,精神充沛、轻松愉快,久而久之就会保健强身。...
在武术界,曾经有人提出“套路无用论”,认为它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认为只有散手,才能代表武术的实用性。其实不然,套路是武术传承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道家的养生思想、中医防治疾病的养生理论等)。在...
为 什么太极拳在海内外能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呢?原因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熏几代国家领导人都重视太极拳。
20世纪50年代,伟人毛泽东曾号召中国人民:“打打太极拳”。
1959年周恩来在北京体育学院同...
静定功夫是传统太极拳训练体系中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太极拳练习者必经训练出来的一种素质。
静,从字面来看,就是静止不动的意思;定在太极拳中,则是比静高一点的生命体验。如笔者所传承的内功太极拳,从起式开始,一招...
还好,我们的中医专家们,并没有迷失方向。就像他们曾拜师薪火相传地保留了中医一样,回归传统太极拳,几乎成为他们或者他们后人(传人)的必然选择。
上世纪中叶,孔伯华、萧龙友、汪逢春、施今墨并称北京四大名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