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节律   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时间规律,熟悉这种规律,就能够把握疾病的发生情况,《灵枢·四时气》指出:“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又如《素问·咳论》明确提出:“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11月13日,第三届中国营养健康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隆重召开。论坛由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和发展中心、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中国营养师网、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承办。   论...
  起居养生的原则,《黄帝内经》谓之“起居有常”。也就是说生活作息应有一定的规律,这样才有利于身心健康。   昼夜节律对人体的影响,中医学的时空观认为,昼为阳,夜为阴,阴阳消长呈周而复始的节律变化。人的作息习惯应...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
  如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人们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事半功倍创造价值的同时,身体部件也在悄悄地加速着老化。原本属于中老年人的颈椎病,不知不觉地纠缠上了年轻的“白领”。一旦得了颈椎病,真让人苦不堪言,可是手术...
  曲黎敏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她说,中医认为亚健康已经是不健康了。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介绍,亚健康的概念是20多年前由前苏联科学家提出来的,是患者表现出的以疲劳为中心的反应迟钝、头晕目眩、情...
  阳虚火浮的理论   张仲景提出,阳气衰微,虚阳浮越,或为烦躁不得眠,或为格阳、戴阳,或为破汗大出。干姜附子汤证之“昼夜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和通脉四逆汤证之“其人面色赤”,皆属此类。王好古总结为:“假令身体微热,...
  近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片仔癀二次开发”学术交流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文明副局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周福成副秘书长、中国中药协会房书亭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诸国本会长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
  华佗是我国古代声望极高,颇受人们敬仰的著名医学家、养生家。他不但精通医术、麻醉术,而且他一生热爱体育锻炼,通晓许多养生学,善于总结前人关于强身保健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创编了驰名千古的医疗保健体操,成套的导引术...
  路志正,1921年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1939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路志正的养生经验是:遵循《内经》,重视正气涵养,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辨证施养,药食同用,劳逸结合,“形与神俱”,“大德必得其寿”。  中医...
  “中气”在中医里指的是脾胃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因其居于中焦,便有了这个称谓。令人遗憾的是,不少现代人都存在中气不足的问题。   中气不足,就会导致脾胃功能虚弱,运化...
  中医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体所具备的神,是指人的生命活力及其灵性和生机。神在于养,情在于节。   精神稳定乐观,神思就稳定;神思稳定,气血就平和;气血平和,就有利于保护脏腑功能;脏腑功能正常,人就远离疾病和衰...
  心脏掌控人的情绪。所以,心绪必须先稳定、平和下来,这样人才会长命百岁。《黄帝内经》讲:“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意思是说,如果心里不平静,人体所有的脏腑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心为五脏之主,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现...
  崔应珉系河南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他熟读《内经》,认为《内经》既是健康巨著,又是养生宝典。针对当前社会养生保健书籍鱼龙混杂,使读者难辨真伪,无益于健康养生的情况,崔应珉讲其读《内经》感悟,谈...
  中医药学在与疾病和衰老的长期斗争中,找到了许多简便易行的延年益寿良方要诀。   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
  提起周平安教授,人们会想起在SARS期间,他是冲在一线的白衣天使;在H1N1流行期间,他是深入传染病医院会诊的中医专家。如今,他虽身患癌症,并办理了退休手续,仍然不辞辛劳地奔波在门诊、课堂、会场、病房等地,为中医药事业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还说:“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这说明人的情志变化虽是人体正常...
  新浪微博上,“失眠”、“熬夜”、“好困”常常会进入“1小时话题榜”的前十位。中华医学会曾在北京、上海、广东、南京、杭州、青岛6个省市对失眠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的被调查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   ...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中医文化与养生展》4月26日晚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揭幕。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和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官员,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法国友人和华侨华人等近200人...
  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就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密切,提出了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的观点。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气血运行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从古到今,气候—物候—病候,成为中医养生家们研究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