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医,你了解多少?是否觉得中医只是吃几幅中药这么简单?生活中,尤其是年轻人对于中医的了解就是吃吃中药、做个针灸、拔个火罐这些,却不知这是及其狭隘的理解。   中医是五千年祖国文化的沉淀,是所有医疗方法中最...
  万病皆损于阳气。要想健康长寿,先要把人的阳气补足。而现在不少人由于生活、心理压力等过度消耗阳气,阳气一少,身体就没有足够的温度温煦四肢,人自然也就畏寒怕冷、手脚冰凉了。补阳气,让身体重新热起来,解决由心阳虚导...
  夏季以热制热,适当的运动出出汗不仅让人感觉舒服,还可调节身体,有助于养生。   排出毒素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沈雁英表示,主动出汗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将体内堆积的毒素排出,还能保障鼻子、皮肤、肺脏等系统畅通...
  日常生活中的你,是否总觉得哪哪都不舒服?像感冒、头痛、便秘、流鼻血等等这些小毛病时有发生。此时你的内心深处是否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病秧子?小毛病不断,大毛病没有?或许是久病成良医,觉得这些都是小毛,不需要理会,也不至...
  在古人看来,想方设法使人体与自然和谐,是保证人类在自然界中健康存在的根本。而这种“人与自然”的通应关系中,最明显的就是人体五脏与四季盛衰之间的一致性。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中提到:“故春秋冬夏,...
  孩子小时候,很多是大肚子,即便不胖,小肚肚也是鼓鼓的,而且稍微一不舒服,小脸就发黄,严重的可以“面黄肌瘦”,为什么会又黄又瘦?这和孩子的“脾虚”体质有关系,作为“后天之本”的脾,在婴幼儿时期,是处于虚弱状态的。   中...
  脐是胎儿出生后脐带被切断后形成的疤痕组织。胎儿时期,脐连接着脐带和胎盘,为胎儿供给营养物质。脐疗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对脐中(即“神阙穴”)施行艾灸、穴位贴敷、拔罐等治疗手段,以达到疏通气血、调节阴阳、治...
  有读者问,年过四十就开始有白头发了,想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办法。实话说,年过四十长白头发在现在已经算晚的了,很多人二十几岁就有,其中一个原因是,现在人劳心太重,而劳心是伤阴的,头发是身体的组成,在中医里属于阴的范畴...
  韩国医学认为保持人体健康的核心动力就是“元气”,元气始于肺脏,那么保持肺脏的清洁就能让人们容光焕发,身体健康。   徐孝锡院长提出最好的清肺方法就是运动,但运动不能随便做,有几个基本原则,这是用来强化肺功能的,...
  【小暑】   初候温风至  次候蟋蟀居宇  末候鹰始鸷  京城步入小暑,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汉语里,暑为热,小暑也即小热。此时天气虽已热,但还达不到最热的程度,所以叫小暑。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古代将小...
  养生的方法有很多,包括饮食、运动、按摩、针灸等等,按摩针灸都属于中医养生的一种,以方便有效而被人所知。其实我们身体有好几个“长寿穴”,没事多按按,越按越健康。   1、神阙穴  位置:脐中部,脐中央  腹部是寒气...
  中医的五脏不是定位性的,中医说的“肾”不是长在腰部的那个负责泌尿的器官,其他脏腑不能和西医解剖学上的器官划等号。中医的五脏,强调的不是结构,而是功能。既不是定位的,又不是结构的,虽然称谓上和西医的五脏一样,但中...
  你以为耳朵只是听声音的?并不是,用中医的说法,耳对应的是肾脏,观察耳朵的特征,可以看出我们身体的健康情况。而且,通过对耳朵的按摩手法,还能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1.鸣天鼓:  两掌分别紧贴于耳部,掌心将耳孔盖严,用...
  浑身疼,但又说不清楚哪疼,反正是哪哪都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化验却全正常,这种很像“无病呻吟”的浑身疼,现在有了明确的病名:“纤维肌痛综合征”,但是中医在千年以前就有了治法,因为在中医看来,这种性质的疼是因为虚,通过补虚...
  总是“上火”长口疮,但身体又怕冷;脸上又红又热,但手脚却是冰凉的……造成这种上热下寒,外热内寒的矛盾病征的原因,是我们越来越不接“地气”了。   中医将作为后天之本的“脾”与土地相对应,就是强调土地是生命之母...
  肾是人精气神的发源地,直接关系着我们健康的好坏,中医里面有一个动作,按照下面正确的方法按揉某个部位,可以起到养肾的效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传统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耳朵跟手脚一样布满了密...
  食欲差,消化不良,一般都知道这是脾虚。但是,胃口好的人照样可以是脾虚。这种人虽然胃口好,但是体型消瘦,因为他们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吸收,在中医里属于“胃强脾弱”。这样的胃口好,仍旧需要健脾。   中医的脾涉及到多个...
  痰湿体质的人大多体型肥胖,且在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里更易感觉不适,怎么办,揉揉身体上的祛湿穴吧。   丰隆穴  丰隆原意是指古代神话中的雷神。丰隆穴,顾名思义,就是假借丰隆这个象声词,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
  提起“摸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这是中医用来诊病的一种手段,其实通常意义上的摸脉远不如中医摸脉那样复杂,稍加练习就能掌握。更为重要的是,每个成年人,特别是老年朋友,一旦养成摸脉这个简单的好习惯,就会从中受益良多。...
  湖北读者钱先生咨询:我平时痰多,尤其吃点生冷食物后症状加重,老伴让我试试外敷白芥子,具体做法如下:白芥子15克研末,用食醋调成膏状,摊于方形硬纸上,每块约5~8克,贴于足三里、脾俞、肺俞、中脘等穴位,胶布固定,一般贴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