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 陈 萌   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容易引起消化道功能失常,导致现代人脾胃方面的疾病更加复杂,主要表现为两大特点。一是寒证较多。尤其是夏季普遍吹空调、容易贪凉,导致寒凉之...
  《黄帝内经》指出,“胃不和则卧不安”,是说胃的生理功能紊乱、不协调,或出现病理性的障碍,会引起睡眠失调,严重者发展为失眠。中医认为,人的正气运行是一个不断升降、出入变化的过程,正气不断地从阴出阳,再从阳入阴,形成人...
  国庆假期是人们出游和团聚的日子,亲朋好友在一起容易大吃大喝,由此会引发胃痛、消化不良等症。这里告诉你几个穴位按摩疗法,不吃药就能去除病痛。   急性胃痛按梁丘。饮食不规律、过食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都会引发...
  河南秦先生问:我今年28岁,尿频快一年了,一天少说十几次,还有食欲差、消化不好、口臭和四肢冰凉等毛病,请问这些症状是不是有联系,应怎样治疗呢?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解答:正常成人白天排...
    糖尿病冠心病介绍:   1.发病特点:发病年龄提前,无痛性(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有50%缺乏典型心绞病)。该病死亡率高,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时,梗死面积大,易发生严重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及严重心律紊乱,死亡率...
     传统中医认为,失眠有许多病因,但归根结底,在于“心”病,举例来说,心血不足、肾水不足不能灭心火、肝火太旺导致心火也旺、痰迷心窍等,都和“心”有关。因此,治疗讲究辨证论治,通常有宁心安神、清热泻火、滋阴降火、...
  脑疲劳主要是指思虑过度,使大脑长时间处于异常紧张状态,导致大脑皮质中枢神经系统从兴奋状态变为抑制状态。酸枣百合汤对阴血两虚证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若非此证则不可盲目应用。如夏某,近半年来自觉身体欠佳,曾多次在省...
  “哎呀,快看咱爸怎么了?”听到妻子的叫喊,电视机前的小王一跃而起,三两步冲到父亲身前。只见老王正闭着眼睛,扶着桌子蹲在地上。“坏了。准是头晕病又犯了!”小王赶紧将父亲搀到床上躺好,然后打开了家里的小药箱。“又有...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其临床特点是某一种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的肿瘤样增生,进而侵犯到体内各个器官、组织,使各个器官的功能受到损害,从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
    高血压,是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合并症,而原发性高血压多是病因不明的高血压,也叫高血压病...
    眩晕,通常也叫头旋眼花,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症状。轻者如坐舟车,发作的时间短暂,平卧闭目片刻即安;重者即觉天旋地转,不能站立,有时恶心,甚至晕倒。   在古代医书中,眩晕有多种名称,如头眩、掉眩、眩冒、目眩、癫眩...
  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饮食失调,脾失健运;五志所伤,情志失调;年高体衰,肾精亏损;气血亏耗,心脉失养有关。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逐步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的本质是本虚标实:...
    不少头痛患者都把头痛当成小毛病,不采取药物治疗,而是常常睡觉休息,或做些物理疗法,如头部按摩等,这样轻微的头痛可能因此被缓解,但一有诱发因素,头痛又回来了。   头痛并非都是小毛病!头痛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工...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其内部各种分子和颗粒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就是血液粘度产生的原因。一旦粘度升高,血液的流动就会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细胞等极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血中...
  对脂肪肝不同临床症候,应作辨证施膳:   (1)肝郁气滞   主证:胁肋胀满不适,隐痛,嗳气,腹胀,或便秘,倦怠乏力,舌苔薄,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   膳方:①玫瑰糕。配方:玫瑰酱100克(或干玫瑰花25克),粳米粉、糯米粉各250...
  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眩晕。轻度眩晕者闭目即止。重度眩晕者如坐车舟,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甚至肢体偏斜欲倒等症状。   眩晕是...
  用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介绍如下:   方剂名称: 益气活血汤   组成: 党参(人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8克,瓜蒌皮15克,桂枝8克,丹参15克,川芎15克, 赤芍15克,莪术15克,红花10克。   功能: 温阳益气,活血通脉。   主治: ...
  许多人以为,出汗多就会有臭味,其实两者并不相关。汗是汗腺分泌的一种稀淡液,其中水分占99%,其余的是氯化钠、钾、硫、尿素等。汗液本身并没有气味,只是当汗液与皮肤表面的细菌混合后,才会产生臭味。身体某些部位,如腋窝...
  舌觉异常是指舌的自我感觉异常,其内容包括化学性感觉(如苦、甜、咸等)及舌的物理性感觉(如痛、冷、腻等)。中医认为主要包括舌味觉改变及舌部的冷、热、痛、痒等异常感觉,从舌觉异常辨病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