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方剂
最早出现在公元1151年,源自于宋朝医书《局方》,经历近千年的发展,它的剂型先后发生了很多变化。为什么叫“藿香正气”呢?因为此方中以藿香为主药,其功效能正不正之气。所谓不正之气,是指脾胃功能紊乱...
一是药品质量。
首先应到医院药房或正规药店购买。因其可靠的进货渠道、规范的管理能保证其质量。其次消费者本人可多选择名牌厂家如宛西制药、同仁堂制药等厂家的产品,再注意产品包装的精制程度、瓶口是否密...
婴幼儿腹泻:
取干净纱布一块,折叠成4-6层置于患儿肚脐处,将藿香正气水置水中预热,待药温适宜时倒入纱布上,以充盈不溢为度,用塑料布覆盖纱布后,再用医用胶布固定,2-3小时后取下,每日2-3次,一般2日即可见效。对于腹泻较...
清凉油
用于闷热不适、中暑、伤风感冒、头痛头昏、蚊虫叮咬等。头痛头昏时擦涂太阳穴及头颈部,其余擦涂患处,擦后适当给予按摩,可醒脑提神、消炎消肿、止痛止痒。
风油精
预防和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牙...
1、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进补的中成药,旨在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尤其是肺脾二脏的功能,故最适用于肺气虚、脾气虚者。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气则少气懒言,动则气喘,易出虚汗,且易感冒。脾...
根据中医理论,“上火”也分阴阳虚实,而“灭”这些“火”,用药有不同。
上火了吃什么中成药好?
灭实火
实火症状重、来势猛。一般来说,感染性疾病,如各种炎症——热性肺炎、阑尾炎等,都属此类。发热重、恶冷...
老中医建议大家,要根据自身体质和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的程度,正确选用中成药。
1、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进补的中成药,旨在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尤其是肺脾二脏的功能,故最适用于肺气虚、脾气虚者。中医认...
中成药为多种中药提炼或煎煮有效物质而成,数种中药中的几百种成分混杂在一起,最后直接以化学物质作用人体,一旦因滥用、错用出现不良反应,很难查出到底是哪种物质引发的。所以,我们常用的中成药如果乱用,可能会引起不良...
绞股蓝总甙片:内含绞股蓝总甙。有养心健脾,益气和血,除痰化瘀,降低血脂的功效。常用于高血脂见有头晕肢麻,胸闷气短,健忘耳鸣,自汗乏力,舌淡暗苔白。片剂每片含绞股蓝总甙20毫克,口服每次2-3片,一日3次。服药时个别有胃部不...
绞股蓝是多年生草质藤木,其有叫做七叶胆、小苦药、公罗锅底、落地生、遍地生根等,民间称其为神器的“不老长寿药草”。绞股蓝主要有效成分是绞股蓝皂甙、绞股蓝糖甙(多糖)、水溶性氨基酸、黄酮类等,具有益气,安神,降血...
六味地黄丸也从未在临床上用于“壮阳”。它最初用于小儿发育迟缓,现在主要用于治疗肾阴虚,可以认为它是“壮阴药”,但绝非“壮阳药”。 六味地黄丸由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组成。
方中熟地...
六味地黄丸是北宋儿科名医钱乙创制的一张方剂,初名地黄丸,地黄丸药物六味,由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组成。 但是其实六味地黄丸是钱乙承张仲景的肾气丸之义,创立的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原...
立秋后,不少人都琢磨着喝点汤药来补补身体。但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刘玉宁主任医师却提醒说,补益药要辨证施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同时,喝药前要学会如何熬药,特别是有些熬药的细节,将会影响到药效发挥。
...
很多人煎煮汤药时都喜欢延长时间,认为越浓的汤药其有效成分才被煎煮出来的越多。事实上并非如此。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孙万森副教授指出,煎煮汤药是中药饮片中有效成分不断...
很多家庭平时不备煎药的沙锅,一旦需要熬中药时,就用不锈钢锅或铝锅来应急。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些问题,需要大家特别注意。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煳锅。不过,除...
中药的煎煮和服用对药效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服用和煎煮的方法不正确,所服用的中药就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或疗效大打折扣。为此,以下就如何服用与煎煮中药材提出十个点注意,仅供大家参考:
注意药材冲洗 大多...
中药汤剂以水为溶媒,加水量的多少,应以药物的性能、体积、吸水量及所需的治疗药量等为依据而定。若加水量过多,药物浓度过低,药汁太多,则疗效受影响;加水过少,不仅难以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还容易煎焦,既浪费,又可引起相反的...
问:我最近因身体不适医生让我吃中药,可我就是喝不下,老伴让我用红糖水送服,但不知会不会影响药效? (辽宁李先生)
答:当人生病后需要用口服药物治疗时,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一般应该用白开水送服,以促进药物迅速崩解吸收...
中药的不同服法,既是病情的需要,又对疗效有重要的影响,除了要煎服得法、用量得当外,还要注意服药时间、温度、次数及服药后的护理。
服药时间 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的特性,选定最佳的给药时间,能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
自制药酒,既经济实惠,又可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病情特点等选用药物,更具有针对性。因此,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市售的成品药酒供大家选择,但很多老百姓还是习惯自己动手泡药酒。
传统药酒多以白酒、黄酒和米酒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