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副所长 聂 品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南安普敦大学心理学院自我与认同中心主任 康斯坦丁?斯蒂基特
和老同学一起回忆青春岁月,与战友遥想当年的峥嵘年代,随老伴一起怀念恋爱时的甜蜜时光……回忆是种本能,充斥每个人的大脑,无论是好的经历还是坏的体验,都会化为人生财富,伴随人的一生。多项最新研究表明,适度回忆利于身心健康。
人人都爱回忆
无论是《夏洛特烦恼》,还是《港囧》,甚至包括之前热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些叫座又叫好的国产电影都有一个特点:用不同手段勾起了80后、90后人群对过去的追忆。网络上,人们对“泡泡糖”、“麦乳精”、“棒棒冰”等童年零食的怀念,也折射出70后、80后等社会中坚力量对过去的回忆。
生活中,老人更热衷于回忆。有时,生活中一句话或一处细节,就能激起老人的无限感慨,追忆当年往事;有时,年轻人犯的错误,也会让老人想起当年自己的相似经历,来一次长谈,不仅是对往事的追忆,更是对年轻人的忠告;有时,社会上的一些怪相,也能让老人想起曾经,对当下的批评更多的是对自己和晚辈的鞭策,希望人们不忘初心,社会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近年来一直流行的“回忆录撰写热”,也从侧面说明老人热衷回忆的现象。北京图书出版社朱)
增强社会凝聚力。斯蒂基特的研究还发现,集体追忆过往有助于提升群体凝聚力,让每个成员的集体认同感更强,且更倾向于去做能让群体获益的事。从宏观上来说,这个积极影响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让社会在面临危机时,大家更愿意向彼此伸出援手,从而使志愿活动增多、慈善捐款增加。
让回忆变成人生财富
回忆的好处不少,但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式,过滤掉影响健康的“回忆杂质”。
回忆温情过往。聂品表示,温情的经历可以产生积极情绪,回忆应主要以这类事件为主。对于让人咬牙切齿,迟迟不能释怀的事尽量不要回想,等着时间慢慢平复这些不愉快的记忆痛点。不过,这并不等于不好的过往不能回忆,如果对一件事情早已释怀,或曾经让人无比尴尬的往事早已远去,再回忆反而有积极作用,能暗示自己克服当下困难,努力向前。
回忆身边的事。有时,一些不是自己亲身经历,却发生在身边、让人难忘的事也值得回忆。这些事也许对自己没有直接影响,但因发生在身边,近距离观察了当事人的所作所为,对自己的成长也有帮助。
靠线索回忆。对老人来说,有些记忆可能已经变得模糊了,不要强求自己能够想起来,或因此烦恼。回忆时可以遵循一些线索,比如将两件前后发生的、记得比较清楚的事串联起来,或和当年一起经历的几个故人交流,抑或是寻找保存下来的老照片、书信,都有助于回忆,还能健脑。 没有负担地回忆。“回忆不能沉溺在负面情绪中。”斯蒂基特指出,许多人常将往事与现状对比,自我暗示地认为,过去的生活更美好,感叹“那些年,如果我怎样做就好了”。这样的假设会让人后悔、难过,甚至产生对当下生活的不满。但如将往事看成一笔人生财富,思考“那对我的成长意味什么”,则可能从回忆中获益。注意到这点,回忆不仅不会成为负担,反而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对己对人都有好的意义。
相关阅读:
气血不足危害大!常吃这4种食物,帮你补气血更健康
过了50岁就会开始衰老?若有这4种年轻的特征,就得不服老
脸上的皱纹都是不可逆的吗?
老年人打太极拳的好处
老人骨质增生的四种预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