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冬季睡前喝酒小心引发猝死

  不少老人晚上睡觉前有喝两杯酒的习惯,以为这样有助于祛寒、催眠、解疲。近年来研究证明,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相反,老人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可能会引发脑出血或心脏猝死,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关专家指出,酒精刺激身体表面的毛细血管,使血管变粗,血液加速流向皮肤所致,感到温暖的只是皮肤表皮。同时,在酒精刺激下,人体肝脏等处储存的血液也会流到身体表面。由于血液是热的,人体自然会感到温暖的。但事实上,因身体散热速度加快而付出的热量,比酒精供给的热量多些。由于受酒精刺激,血管不能及时收缩防止血液向外输送热量,身体的热量在大量丢失后,人会感到更冷。

  据研究显示,睡前饮酒的老人出现两次打鼾,间隔在十几秒钟,不但会引起血压升高还会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者甚至心脏功能紊乱导致猝死。

  此外,晚上睡前饮酒,腹内食物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几分钟后,酒精就会被吸收入血,血液中酒精含量高,强烈刺激血管内壁,会使血压升高,喝得越多,血压越高。这会使已经硬化了的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

  温馨提醒,晚上睡觉前喜欢喝点酒的老人最好改变这一习惯,可以在晚饭后2小时适当喝酒,因为这个时间段腹中的食物没有消化完全,可以保护酒精少量进入血液。从保健身体角度出发,老年人适量饮红酒效果也比白酒要好些,但是需要注意不要过量。饮酒每天以50克以下为宜,白酒最好控制在30克左右。

  

(www.39.net)独家专稿,欢迎分享,请点击获取授权。
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02

相关阅读:

气血不足危害大!常吃这4种食物,帮你补气血更健康
过了50岁就会开始衰老?若有这4种年轻的特征,就得不服老
脸上的皱纹都是不可逆的吗?
老年人打太极拳的好处
老人骨质增生的四种预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