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开始感到“饥饿”时,有些细胞就会开始“自我消化”,科学家把这个过程称做“自噬”。
这个过程是细胞生命周期的常态之一,很多细胞在“困难时期”都是这么获取能量的。大脑细胞通常会抵抗“自噬”,但科研人员对小鼠进行研究时发现,在不喂食小鼠的情况下,小鼠下丘脑中的神经元也会开始吞噬细胞器和蛋白质,接着开始“自噬”,并释放脂肪酸。
位于大脑后端右上部分的下丘脑管理着人体许多的功能,包括睡眠、体温、口渴和饥饿。
当下丘脑中的神经元释放脂肪酸时,就是在向大脑发出“饥饿信号”,表示“我们需要更多食物”。研究人员设法阻断“自噬”进行后,发现那些“饥饿信号”也被阻断了。研究人员还推断该发现或能提供线索,解释为何高脂肪饮食可能会让人更加饥饿———血液中的脂肪酸含量升高,可能会同样刺激大脑收到“饥饿信号”。
科研人员指出,这项发现可能会对“肥胖症”和“新陈代谢症候群”的治疗有帮助。
(责任)
相关阅读:
为啥50岁后,各种病都来了?医生:这3件事别太勤快,对健康无益
吃生花生和吃熟花生,有啥区别?说出大实话,原来我吃错了
西红柿不能随便吃?提醒:这4类人,平时尽量少吃,要听劝
长期喝白开水和长期喝茶的人,谁的身体更健康?把实话告诉你
喝醋可以软化血管?别胡闹了,真正能通血管的有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