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伤的种类很多,不同的课目可引起不同种类的损伤。例如,长时间负重行军会使脚掌打血泡,夜间行军易使踝关节扭伤,双杠倒立易引起胸颈部外伤等。在新战士中,最常见的训练伤有以下几种:
关节痛与关节损伤新战士的肌肉韧带力量薄弱,受到高速度牵伸时关节易发生损伤,出现局部疼痛、畸形、功能障碍。此类伤痛主要包括非感染性创伤性滑膜炎、半月板损伤及肩、肘踝关节扭伤等类型。
肌肉损伤训练中的肌肉拉伤主要是猝发暴力所致,常发生于跨越两个关节、含有较多块状纤维的肌肉。轻度损伤一天后即可做适度的活动,比较严重的要做引流减压和手术治疗。
骨折多在单、双杠和跳木马训练中发生,常见的有腕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应力骨折。
训练伤往往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争强好胜新战士年轻气盛,人人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生怕训练成绩差、让人看不起。于是,有的新战士在训练中便不顾实际,一味“硬拼”,使训练强度超过了身体承受力。
心理紧张有的新战士思想过度紧张、恐惧,对高难度的训练课目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使发生训练伤的危险性增加。
场地生疏有的部队训练场所不够规范,有的部队训练器械固定不牢,新战士如果不提前熟悉情况,就容易发生训练伤。
动作失调新战士初训时,由于要领不熟悉,易发生动作失调变形,导致训练伤。
除了新战士自身的原因外,带兵人也负有重要的责任。有的带兵人训练时随意性比较大,不遵循由轻到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规律,想训什么就训什么,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也易让战士受伤。
下面给大家谈谈怎样预防和救护训练伤。
增强预防意识。开训之前,新战士应学习人体生理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科普知识,了解训练伤发生的机理和原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掌握训练技巧。军事训练,熟能生巧。新战友应主动向老同志求教,掌握训练要领和技巧,最大限度地避免损伤和体力消耗。
做好热身工作。训练前的热身运动,可使基础体温增高、肌肉供血量增加、关节柔软性增强,有利于避免训练伤。同时,训练后应进行必要的放松活动,使体温、心跳、呼吸恢复到正常水平,防止出现肌肉酸痛及其他疾病。
克服心理障碍。新战友应克服胆怯心理,增强信心,勇敢走向训练场;同时,还应量力而行,不可盲目冲动。
开训后,一旦有训练伤出现时,应采取下列救护措施:
沉着冷静,实施自救。在单兵训练和武装越野中,新战士独自一人受伤时切莫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运用急救知识实施自救,同时发出求救信息。
摸准伤情,现场急救。连队集中训练时如有新战士受到损伤,指挥员要和卫生员一起采取相应措施,采取让伤者休息、冷疗、热敷、抬高伤部等方式进行急救。
迅速转移,及时后送。如果伤者伤情严重,现场指挥员应迅速组织把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域,并及时将伤者送到驻军医院接受救治。
(实习)
相关阅读:
为啥50岁后,各种病都来了?医生:这3件事别太勤快,对健康无益
吃生花生和吃熟花生,有啥区别?说出大实话,原来我吃错了
西红柿不能随便吃?提醒:这4类人,平时尽量少吃,要听劝
长期喝白开水和长期喝茶的人,谁的身体更健康?把实话告诉你
喝醋可以软化血管?别胡闹了,真正能通血管的有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