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宝宝吃错了药,妈妈们应该如何办呢?下面是专家为妈妈们介绍的几种处理原则。
目前我们常用的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解热镇痛药、安眠镇静药、止胃痛的解痉药以及很多抗菌药等。这些药吃错了或过量,均有可能产生头痛、腹痛、头晕、昏睡等反应。特别是一些外用药内服,如果处理不及时,往往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当发生药物误服后,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应在家中及时采取措施急救,争取后续的抢救时间并尽最大努力减少后遗症。不要只想到去医院,很多情况下,时间不允许这样做。误服药物后的一般处理原则是:
1.及时清除毒物(包括催吐、洗胃、活性炭吸附、导泻和洗肠);
2.加速排毒;
3.应用解毒剂治疗。首要的当然是排除毒物,采取的措施包括催吐、洗胃,这些措施应在误服药物后4~6小时内进行。催吐药很多,如吐根糖浆或硫酸锌液等。除了这些催吐药以外,也可立即用手指、鸡毛、筷子等去刺激病人的咽喉。
洗胃的效果较催吐要好,故催吐后应及时送医院洗胃。如果家离医院比较远的话,可让病人大量喝水,然后再用手指催吐。如此反复,也算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洗胃方法,当然这是没有办法时的选择。
此外,还应注意一些药物误服后的不同寻常的处理方法。如果是把碘酒当成内服药喝下去了,应当赶快喝稠米汤、面汤或其他含淀粉的液体,使淀粉与碘作用后,生成蓝色的化合物,然后吐出来,反复喝反复吐,直至吐出物不呈蓝色为止,这才表明胃里的碘已经吐尽了。假如误服了腐蚀性很强的酸、碱,如石炭酸、盐酸等,由于它们对食道和胃黏膜的腐蚀刺激性很大,故不宜洗胃,以防插管致胃、食管穿孔。这时最好让病人喝些生蛋清、牛奶、稠米汤、豆浆之类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附着在食道和胃的黏膜上,起保护作用,减轻药物对食道和胃的腐蚀。对误服强酸者用弱碱(如肥皂水、氢氧化铝)中和,强碱则可以用弱酸(如食醋)中和。及时正确的急救对病人大有好处,如果不在现场及早处理,等到医院后再处理往往会像楠楠一样,即使通过抢救保住了生命,但由于食道和胃黏膜已造成严重损伤,也会留下瘢痕,甚至手术都难以完全解决问题,给今后的进食和吞咽都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现场急救对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决定性的影响。应当注意的是,现场急救仅仅是一种初步处理,接着应该马上送病人到医院,这也是分秒必争,不可拖延的事。而且在送往医院时,要记住把误服药的药瓶也带上,以便医生诊断。
前面提到的方法虽然很简单,但如果事故发生后,病人或者家属能够镇定地予以正确处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挽救病人的生命。
当然对于药物误服,最重要的还是预防,为了避免吃错药,首先是要注意贴好药品的瓶签,取时看清药名;再就是将药品分别存放,将成人药和外用药存放在儿童不能取到的地方,并加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