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儿川崎病。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此病是1967年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次报道并以他的名字而命名的。
川崎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太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多种病毒感染或链球菌感染及其免疫反应有关。此病患者绝大多数为4~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好发于6~18个月的婴幼儿。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在冬春两季节发病率较高。此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来势汹汹,症状特殊,常同时累及冠状动脉,甚至发生猝死,有必要引起年轻父母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川崎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
持续高热,常高达39℃以上时间持续5天至半个月不等,同时出现双侧眼睛的球结膜炎口腔和咽部粘膜出现弥漫性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糜烂可见到杨梅样舌;手掌和足底硬肿,早期出现潮红,恢复期出现特征性的指、趾大片状脱皮,多见于甲床皮肤交界处。还有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淋巴结肿大,以颈部为最显着,直径约为1.5厘米,大多在单侧出现,有压痛,多数在发热后的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行消退。病人在持续高热几天后在躯干等部位会出现多形红斑样皮疹,但无水疱及结痂。约1周自行消退。整个病程历时1~5周,大多在第2~3周进入恢复期。
由于本病发病急、症状多变,为了能早期发现病人并得到确诊,及时治疗,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提出了一个简易的诊断标准,即:
①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
②双侧结膜充血。
③口腔及咽部的变化,包括口唇发红及干裂,杨梅舌及口、咽粘膜弥漫性发红。
④发病初期手足硬肿以及恢复期指端出现膜状脱皮。
⑤躯干部有多形红斑,但无水疱及结痂。
⑥颈淋巴结的非化脓性肿大,其直径达1畅5厘米或更大。凡在上述6条主要标准中包括发热5天以上以及其他4条者就可确诊为川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