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幼儿们的兴趣班是越来越多,这也是一种好事,正说明了我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但是我们给孩子选择兴趣班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乱给孩子报兴趣班,不仅提不起孩子的兴趣,而且会扼杀孩子学习的兴趣。那么我们该如何给孩子选择兴趣班呢?
1 孩子本身没有兴趣
场景:萌萌小的时候,爸爸为她报了小提琴兴趣班,于是这一学就学了很多年,随着萌萌技艺的不断提高,爸爸带着她参加了各种比赛,演出,也获得了很多荣誉。看到了女儿的成功,萌爸开始变本加厉,对她的要求更加严格,稍有懈怠,就会迎来责骂。萌萌念大学后,就离开了爸爸的身边,于是她再也没有碰过小提琴,她说,每次看到小提琴,就会想到自己曾经的痛苦。
分析: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目的是好的,可是前提是这项兴趣班的内容孩子喜欢吗?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做只能事与愿违,毁了孩子。
2 兴趣培养的目的性太强
场景:5岁的文文是小区里颇有名气的孩子,别看年龄小,她已拿下了钢琴二级、剑桥英语一级和芭蕾舞三级的证书。但是,文文的生活成天围绕着兴趣班的考级,不仅孩子很疲惫,家长也是非常忙碌和辛苦。妈妈经常为兴趣班的事情冲文文发火,这些都让文文丝毫感受不到兴趣班学习的乐趣,小小年纪的孩子每天都闷闷不乐。文文妈妈说,她这么做都是为孩子今后升学做准备的。因为现在报考的人越来越多,还有的家长给孩子跳级报考,很多孩子的压力比她家文文还要大。
分析:现在有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家长为了让孩子具备一定的竟争优势、不输在起跑线、或者想让孩子在某个方面出人头地,而强迫孩子参加某项兴趣学习。比如孩子学习美术、音乐等就是为了以后参加考级,为升学增加优势。
但如果是出于功利目的让孩子参加兴趣班学习,最根本的害处是:如果孩子没有机会自己找到学习的兴趣动力,在成年后就难以具备成功所需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内在的动力。而对于真正的成功来说,内在的动力要素,要比才华、技能本身重要得多。
3 太急于求成
场景:娇娇是个很文静秀气的女孩子,妈妈想改变娇娇过于文静的特点,让她泼辣起来,所以在娇娇4岁的时候带她去游泳。娇娇很怕水,在游泳池旁边,说什么也不敢下水。教练把娇娇强行推到水里,并告诉妈妈,很多小孩子都是这样学会的。但是从那么以后,娇娇再也不肯去学习游泳了,一说游泳就撕心裂肺地大哭,而且就得更加怕水,连洗澡都不肯在浴缸里面。
分析:像上例这些超出孩子内在发展规律,以及剥夺孩子的游戏时间和其他爱好,一心让孩子学习某种技能的做法,已经离兴趣培养的初衷越来越远。这不仅会大大挫伤孩子的求知欲、对兴趣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最得要的是违背孩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学习,无法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自我价值感。
如果家长只是努力创造自己心目中的孩子,而忽略了孩子自身发展规律,这样被长家崔促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是无法发现自我的。其结果是,由于内心对自我价值感的严重缺失,孩子的成长过程毫无快乐而言,而当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后,他也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幸福感和生存的目的。这不仅仅是在兴趣学习上,在普遍的教育中都存在这样的误区。其结果很可能让孩子患上抑郁症,甚至导致青春期自杀,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兴趣班的兴盛,可以适当的加强幼儿的兴趣,但是如果选择不当,反而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恶劣的影响,希望家长朋友要认清以上的误区,科学的危害选择兴趣班,让孩子的童年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