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宝宝的成长,父母要教导我们的宝宝学习爬。宝宝的学爬也是有技巧的,其中学爬小技巧:“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是很多父母清楚的。爬是宝宝大动作的发育过程,每个宝宝都会经历这些阶段,但是,现在宝宝会爬的越来越少了。其实,宝宝的动作行为发育是需要成人有意训练的。
以下关于训练宝宝爬行的小方法,可以给妈妈们参考:
教宝宝爬方法一 :
1、把家里的小席子卷成圆状。(席子有弹性,方便展开)
2、让宝宝趴在席子上,将席子一边压在身下。
3、妈妈推动席子,让宝宝随着席子的展开而朝前爬。
教宝宝爬方法二:
1、宝宝爬在地上或床上。
2、一个人在宝宝前面,一个人在宝宝后面。
3、前面的人牵宝宝的右手,后面的人就推宝宝的左脚。牵宝宝的左手时,就推宝宝的右脚。
教宝宝爬方法三:
妈妈躺在床上,宝宝趴在一边,爸爸在妈妈的另一边,爸爸牵宝宝右手,妈妈推宝宝左腿,反之亦然,协助宝宝从自己的那边爬到爸爸这边来。
贴士:这几种方法都是先训练宝宝向前的感觉,父母要耐心,经常帮宝宝练习。多次训练后,宝宝就能自己朝前爬行了。每次练习成功后,父母要给宝宝鼓励或奖励,以保持宝宝对此的热情。
教宝宝爬方法四:
让宝宝趴在床上,用毛毯兜住胸腹部,爸爸把毛毯提起,妈妈推动宝宝左手、右脚,前进一步后,换推动宝宝右手、左脚,轮流进行,训练宝宝手、膝爬行,在训练中要注意适时休息,并要多给宝宝鼓励。可以在目的地摆放宝宝喜欢的玩具或物品,促使宝宝努力往前,并保持对这个练习的兴趣。
如果家长观察到宝宝俯卧,而上肢力量不能把自己的身体撑起、胸腰不能抬高、腹部不能离开床面时,家长可用毛巾托住婴儿的胸腹部,然后拉起毛巾,待四肢肌肉发育结实有力时,宝宝便可以爬行了。
宝宝学爬的好处:
虽然开始时仅仅是笨拙地匍匐爬行,但是对宝宝来讲,仍然很有意义。爬行时,宝宝的手臂不但支撑体重,而且需学习交替向前;每个手臂都需要支持上身体重,得到臂力的锻炼。同样,下肢交替支持腹部以下的重量,下肢的肌肉也得到锻炼机会。
在练习爬行的过程中,宝宝的前庭和小脑协调作用,使运动的身体保持平衡,并且与视觉、听觉协调,并使运动的方位和各种感觉得以统合。没有爬行过程的宝宝,可能会发生前庭系统感觉统合失调,将来宝宝易发生学习障碍,如:从视觉讲,宝宝读书时会出现跳行、跳字的情况,使阅读发生困难;从听觉将,宝宝能够听到声音,却不能反应其意义,对外界声音敏感,故容易分心;从四肢讲,四肢肌肉动作发生失调,宝宝会出现坐不住等情况。
爬行使婴儿主动移动自己的身体,扩大运动、接触的范围。这样能促进宝宝认知能力发展,利于宝宝思维和记忆的锻炼。这便是强调让宝宝多爬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