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好走到一个路口,往右是你所熟悉却跳不出窠臼的老路,往左是陌生却可能有好机会的新路,请问你会选择哪一条路呢?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正在思考及评估?当然,答案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然而,此刻和大家讨论的不是究竟往哪边走比较好,而是我们在“下决定”时的习惯如何。
通过长年来的辅导经验,我发现有些个案的困扰就是卡在“难以下决定”,而“难以下决定”的内在因素是“怕做错决定”,而“怕做错决定”的深层因素则是“担心被指责”。
追根究底起来,原来我们害怕被批判、被指责,所以下决定时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尤其是从小接受到父母、长辈破坏性批评多的人,往往下定决心的速度就越慢。
我曾经在公园看到一位父亲正在训练儿子走横梯,这个横梯下面有安全索,看起来没问题,也不难走,不少两岁多的小孩已经可以轻易地走过去。可是,这位约五岁的小弟弟一步也踏不出去,他眼中含着泪水,脚还不停地颤抖。目睹他的表现,气急败坏的父亲一面催促他往前走,一面大声地抱怨:“人家那么小的小朋友都走得过去,你为什么不敢走?”“你是男孩子,怎么一点男孩子的样子都没有?”小男孩仍是举步维艰,无助地哭着叫“妈”。
一旁不以为然的妈妈看到这幅情景,对小男生的爸爸说:“老公,不要勉强他了!”没想到爸爸更加生气地责备妈妈:“都是被你宠坏了,才会这样胆小!”
一旁其他的家长看到这一幕,都愣住了,我也是。
五岁的小孩不敢走两岁多的小孩可以走过的横梯,不就是因为爸爸过度批评的结果吗?而原本可以做为缓冲剂的妈妈,竟又被爸爸责备,小男孩的稚嫩心灵,当然更加茫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