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及时的发现幼儿的“小肠气”

有过育儿经验的妈妈都知道“小肠气”吧,也就是医生们所说的“腹股沟疝”,这种疾病容易在周岁内的小宝宝身上出现,小肠气会威胁到宝宝的健康。我们做家长的要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腹股沟疝带来较大的危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小肠气”的常识。

危害:引起肠梗阻等并发症

“小肠气”是小儿普通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为1%~4%,男孩是女孩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有两侧发病的倾向。

“小肠气”是怎么回事?原来,宝宝腹腔内的脏器经由一个先天存在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或缺损处,从其本身正常的部位脱出或进入另一部位。简单说,即肚子内的器官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对于“小肠气”,切不可忽视。宝宝“小肠气”会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腹痛、便秘,从而影响宝宝的正常活动及生长发育。男孩腹股沟疝还可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病情严重时致使疝内容物嵌顿,引起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宝宝疝气应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发现:宝宝哭闹时摸摸腹股沟

如何才能知道宝宝是否有“小肠气”?

腹股沟疝好发于一岁以下的幼儿,常常在宝宝哭闹、剧烈活动后在右侧、左侧或双侧腹股沟区及阴囊出现鼓起肿块,这时就应该考虑宝宝可能存在腹股沟疝,应该尽快带宝宝到医生那里确诊。

专家提醒,如果宝宝有以下表现应警惕“嵌顿疝”,应立即就医——

突出物不能自然回纳(通常情况下,突出物在宝宝直立或者咳嗽等情况下更加明显并有增大,在平卧时突出物可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直立或咳嗽时又再次出现);肿物突出伴有疼痛,哭闹不止,拒绝触碰;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出现便秘或便血。

预防:不要让宝宝过早站立

宝宝“小肠气”的发生虽然有先天因素,但后天影响也很重要,“做足功课”是可以预防的。谢晓华提醒,婴儿期不要将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不要让孩子过早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多让宝宝吃些易消化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避免孩子用力解大便。患咳嗽的宝宝要在医生指导下吃些止咳药,避免宝宝咳得厉害。此外,避免孩子大声啼哭,防止腹压升高。

“小肠气”更容易发生在男孩身上,这也并不是说,女孩就无需警惕了,女孩也会发生疝气。对于疝气的治疗,专家介绍,手术疗法是最佳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