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宝宝发烧要科学 对症下药才有用

春天来了,现在正是换季的时候,初春的气候早晚温差大,这使得很多宝宝极易患上感冒发烧的疾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旦宝宝出现了发热的问题,往往让新手父母们慌了手脚。不知道怎么应对才好,专家建议我们,处理宝宝发烧感冒的问题,一定要遵循不同情况不同处理的方法,家长乱用药和频繁跑医院都不是最合适的。

38.5℃以下

利用物理降温

孩子发烧,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要把宝宝的体温降下来。发热其实是孩子体内一种保护性的本能反应,当病原体入 侵时,机体会启动一系列防御机制来抵御这些外来侵入物,发热就是机体防御功能启动的信号之一。同时,发热也是孩子的机体免疫系统建立的过程。因此,并不建 议孩子一发烧不论体温高低就马上吃退热药把温度降下来。盲目使用退烧药还可能会掩盖病情,干扰诊断。

一般来说,低烧的孩子如果精神尚 好,吃喝玩乐表现得与平常差别不大,则可给予大量喝水,松解厚重衣服,仔细观察即可,无需过度担心而太过积极地采取退热措施。如果孩子精神萎靡、食欲不 佳,证明孩子的状态不好,可能还存在其他问题,建议加强观察,必要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如剧烈咳嗽、气促等,或是新生儿,即使体温没超过 38℃,也建议尽快就医检查。

判断孩子是否有发热,最好用温度计测量体温,或用手触摸小孩的额头、身体、手心,感觉体温是 否比平常高。如果腋温在38.5℃以下,也有频繁呕吐、精神差等症状时不必急着到医院就诊。此时多休息和多喝水有助于孩子疾病的恢复,同时家长可以利用物 理降温的方式让孩子舒服些,如温水擦浴或使用退热贴,但并不建议用酒精擦拭的方法,因为小婴儿皮肤柔嫩,血管丰富,易造成酒精中毒。对于有热性惊厥史者, 可在38℃时口服退热药,减少再发惊厥的机会。

38.5℃以上

合理选用退烧药

38.1℃- 39℃属于中度发热,39.1℃-40.4℃则属于高热,超过40.5℃属于超高热。一般来说,孩子腋温达到38.5℃以上,可选用紧急退烧药。持续高热或超高热,常提示机体炎症反应较激烈,且由于小孩年龄小,体温中枢调节不成熟,易出现并发症,如热性惊厥,也可能提示感染较重,可向下蔓延, 引起气管炎、肺炎、败血症等。如果反复多次抽搐且持续时间长者,可能造成脑损伤,因此应引起家长注意。孩子持续高热或者用药后反复高热则要尽快到医院检查 明确发热病因,以针对性治疗。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孩子虽在发热但手脚发凉,并畏寒(全身冰冻)等,这表示孩子的血液循环不好,很有可能高烧的前兆,应引起足够重视。尤其不要因为孩子四肢冷就包裹得严严实实,这样有可能适得其反。

对症治疗

勿滥用抗生素

孩子发烧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以细菌和病毒最为常见,但对于这两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处理方法截然不同。对于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正常来说3-5 天就可以恢复。抗生素对病毒感染不起作用,反而还会损害机体的正常菌群。但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会很好。因此,孩子发热时 应该检查清楚,再对症治疗。

春季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炎、鼻窦炎、咽炎等)90%是病毒引起的。家长可以加强观察来判断及护理,比如孩子 诉咽痛、不愿意喝水,常见于扁桃体炎、咽炎等。大量喝水有助于减少口咽部的病原体,减轻症状,因此家长要尽量想办法让孩子多喝水。如果需要,则在医生指导 下给孩子使用退热药,以缓解症状。

无论是低烧还是高烧,孩子生病了就应该注意休息,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一旦休息不好,人体免疫力就会降低,导致更多并发症的发生。假如继续上学,不但有传播疾病的可能,还会导致疾病的进一步发生,严重的还会导致急性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