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打针时不可避免的。宝宝生病的时候父母要带他去打针,还有一些预防针。可是父母总是会发现,宝宝只要进入医院,即将打针的时候,就开始哭闹不止,不停的折腾,就是为了抗议打针,更确切的说是抗拒打针带来的疼痛。那么我们的宝宝这么怕打针吗?妈妈们该怎么保护孩子呢?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怎样缓解宝宝打针时的疼痛。
新生儿有疼痛的记忆
别看成年人大多记不起3岁之前的事,其实,这些记忆都变成了潜意识,新生婴儿并不是没有疼痛记忆。
如果新生儿被大量的伤害(如注射,手术等),同时又得不到母亲应有的的照顾,比如他打针时父母照顾不周,那么他就很有可能对外界产生出一种情绪上的抗拒,在成长中会更多地表现为压抑、孤独和在学校中有不良行为。
国外大量的研究证实,经历过一次以上创伤性经历的患儿,出现情感角色障碍、社会角色障碍、活力下降的现象比较多。
打针之痛怎么缓解?
医学上为了减轻宝宝打针时的疼痛,为婴幼儿设计的注射器都又细又短,但是,小宝宝对“异物入侵”会心慌,哇哇大哭。该怎么办。
1、妈妈的抚摸与安慰
建议,打针时,父母一定要陪伴他,抚摸他,轻言细语鼓励他。别以为他听不懂。心理学研究发现,亲人的语言与肢体安慰对孩子有类似于“情感镇定剂”的作用。
孩子还与母亲心心相印!妈妈如果感到惊慌,这种忧虑感会传递给孩子,当他感觉到气氛不对时也会哇哇大哭!看来,你都得保持镇定,让孩子始终感觉到母亲的温暖和安全感。
2、转移注意力
此外,可以准备些小玩具让孩子“分心”,比如公仔、机器人等等,小宝宝心爱的玩具可以将他的注意力从抽取血样、打针等医学治疗中转移。此外,有些医院在儿童病区里播放轻快的音乐、摆放滑梯等玩具,可以供宝宝们随时看卡通片、玩游戏,这些都能减轻治疗带来的痛苦。
小宝宝难免有点病痛,住院、打针康复出院后,不少妈妈发现,宝宝时常在睡梦中惊醒并且大声啼哭,仿佛疾病的梦靥还没有过去。父母可以采取以上的方法,在宝宝治病的同时减少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