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哺乳期宝宝需要补钙吗?

钙物质的吸收,对人体的健康和骨骼的成长,都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在孕期,我们补了就很多的钙物质,那么在哺乳期,我们到底要不要额外补钙呢?

哺乳期比孕期更需要营养

哺乳期的宝妈常通过减少饮食来恢复体型,殊不知这样对宝宝和妈妈都会有一定的伤害。研究数据表明,宝妈在哺乳期比孕期更需要营养。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哺乳期妈妈的能量每天需要增加500千卡,而孕期只有200千卡。哺乳期钙的需求量与孕期一样,保证每天1200毫克。

如果宝妈在哺乳期不注重营养和补钙,出现缺钙的话,会对宝宝和妈妈有什么影响呢?

通常母乳中钙的含量比较稳定,一般是34毫克/100毫升。宝妈缺钙一般不会影响乳汁里钙的含量,原因是母体会动用自己骨骼中的钙以维持乳汁里钙含量的稳定。但母体会因为缺钙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症状会在女性绝经期后表现更加明显。因此,哺乳期宝妈保证充足的钙更重要。

钙在人体的变化规律

骨钙的更新速率随年龄增加而发生变化。在20岁以前主要是骨骼的生长阶段,其后的10余年骨质继续增加。到了35~40岁,骨质达到顶峰,此后骨质逐渐丢失。

特别是女性在绝经期以后,骨质丢失速度加快,当骨质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保持骨骼结构的完整,甚至压缩变形,以致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这就是所谓的骨质疏松症。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呢?目前,普遍认为在人体骨骼成熟时使骨质达到高峰值是防治骨质疏松最主要的方法。一般孕龄妇女在30岁左右,正是骨质发育的最重要阶段,如果这一时期因各种原因导致缺钙,都有可能使骨质达不到峰值,增加了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所以哺乳期的宝妈补钙意识要和孕期一样,才能保证身体所需钙质含量。

应该如何“补”钙?

说到补钙,其实多数人不需要刻意地“补”,因为日常合理的饮食中钙应该是足够的。如果宝妈能保证每日摄入500~600毫升的乳或乳制品就可以保证600毫克钙的摄入,再加上基础饮食里的钙也有600~800毫克,这样就能满足一天所需的钙量。因此建议孕妈和宝妈每天保证食用500~600毫升乳或乳制品就可以,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

日常生活里钙的主要来源:

1. 乳及乳制品。乳及乳制品是钙的最佳来源,其吸收利用率远远大于各类钙剂,牛奶里不但含有钙,同时还有各种促进钙吸收的物质。比如牛奶里的乳糖与钙形成可溶性低分子物质,还有乳糖被肠道细菌分解发酵产生的酸可提高肠道内的酸度,这些都有利于钙的吸收。

另外牛奶里的一些氨基酸也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作为钙的来源,乳及乳制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管是含量还是吸收率,是任何产品无法比拟的。

2.钙剂。钙剂的服用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建议少量多次地服用,效果更好。比如每天补充600毫克的钙,多数人为了方便一次服用完毕,但体内钙越多,吸收率却越低。如果把600毫克的钙分3次服用,每次服用200毫克,钙的吸收利用率会更高。值得一提的是,睡前补充一点钙可以弥补夜间因机体代谢损失的钙。

乳与钙剂大PK:不建议选择服用钙剂补钙,一般通过食用乳或乳制品就可以满足需求。如果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可改喝酸奶;若对牛奶过敏的人,可以选择脱敏乳制品,如果不行再选择钙剂,宜少量多次服用。

钙在人体中是有变化规律的,所以在任何时期,我们都需要拥有足够的钙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