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婴幼儿重细节护双眼

 
婴幼儿散光检出率奇高 重细节护双眼  

随着国家对妇幼保健的重视,大部分婴幼儿都会定期到医院或卫生服务站做“儿童保健”,简称儿保。儿保的检查项目其中就有检查视力。在检查视力时,很多家长被告知宝宝有散光。家长既疑惑又忧虑,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散光呢?难道自己的宝宝很小就要戴眼镜了吗?答案是怎样的?医生告诉你。

散光是由于角膜表面凹凸不平或弧度不平衡,当光线射入眼睛时,散光患者凹凸不平的角膜,把部分光线折曲,宝宝会看到重叠、零乱的影像。散光可能是先天遗传,也可能因为后天的眼部损伤而使角膜不平,通常妈妈不易察觉出宝宝的散光问题。

散光是眼屈光不正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发现、正确测定及合理矫正散光,是预防和治疗弱视的关键。

婴儿是散光 大部分长大后会自愈

英国科学家发现,1至8个月的婴儿中,70%有散光,而成年人中的比例是8%,此外,婴儿散光的度数还高于成人。可奇怪的是,大约到18个月时,竟然自动纠正成人的水平。为什么婴儿会有这么多散光?为什么又能自行纠正过来,科学家尚在探索中。

3个生活细节 让宝宝远离散光

1、 关灯睡觉。开着灯睡觉容易产生散光,因此,要关灯睡觉。另外,关灯睡觉还可以让宝宝身体分泌生长激素,让宝宝长得快。我们才纠正过来。

2、尽可能的不或少看电视、手机和电脑

电视对婴儿的影响

宝宝天生对颜色、声音比较敏感,未出生时就能“听懂”音乐,出生后不久就喜欢对着五颜六色的电视画面。6个月以后,就能看懂简单的电视节目,并被电视吸引。

0-3岁,是宝宝个性培养的关键期,宝宝的许多习惯、爱好都是在这期间形成。电视的某些节目对宝宝的成长是有利的,比如:动画片能提高孩子的兴趣爱好,手工制作节目,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但电视里这种节目毕竟占少数,而且只是单方面的“灌输”,所以对启发宝宝的智力作用并不大。长时间看电视除了占用宝宝很多时间,在其它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

影响视力的发展

3岁前,宝宝眼睛的晶状体尚未发育成熟,长时间地看电视会助长或加剧幼儿视觉紊乱,可引起眼内、外肌肉疲劳,容易造成近视;严重的会因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使眼压升高,眼轴变长,形成“电视眼”。

电视辐射损害眼睛

电视的屏幕会发射不可见的电磁波射线,虽然都在不伤害人体器官的安全范围内,但是如果每天长时间接触屏幕,将会对人眼有一定损害,如发生结膜炎、点状角膜炎等。

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发出的光对宝宝的视力都有损害。因此,要尽可能的少看。

3、避免蓝光的伤害

家长们要注意避免蓝光伤害,如强烈的日光、闪光灯、红外式浴霸的灯光等不能直射婴幼儿眼睛,不让婴幼儿在过强灯光下睡觉。建议外出晒太阳时,给孩子戴好太阳帽或背对阳光。

吃得好 眼睛才好

眼睛需要的营养素很多,尤其是维生素A、B1、B2、C。

维生素A

视网膜的感光细胞需要维生素A,如维生素A缺乏,会引发夜盲、视神经损伤、泪腺萎缩、角膜水肿乃至穿孔。

主要来源:动物肝脏、鱼肝油、蛋类、奶类,以及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包括胡萝卜、韭菜、香菜、西兰花、菠菜等。因胡萝卜素为脂溶性维生素,最好用油炒或与脂肪类食物混食,更容易吸收。

维生素B1

眼部神经的发育仰赖于维生素B1,如缺乏维生素B1会影响视神经的发育,甚至发生视神经病变及瞳孔对光反应迟钝。

主要来源:瘦肉、花生、玉米、小米、硬果、香菇等。此外,要减少红糖的摄入,以减少维生素B1的消耗。

维生素B2

维生素B2可帮助吸收外界空气中的氧气供应角膜细胞所需。当维生素B2缺乏时,易发生结膜炎、角膜炎。

主要来源:动物内脏、蛋类、豌豆、杏仁等。

维生素C

胶原物质是眼角膜和巩膜的构成成分之一,而胶原物质制造及维持都需要维生素C。晶状体保持透明,也需要维生素C。

主要来源:柚子、柑橘、鲜枣、猕猴桃及其他新鲜水果和蔬菜。

为了预防近视,宝宝要尽量少吃甜食,特别是各种糖果、甜食、肉和全脂奶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