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婴幼儿游泳的好处,然而婴儿学游泳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比如:婴儿学游泳的注意事项以及适应人群等等。
国外对婴儿游泳训练好处的说法
在德国已有研究报告指出,游泳可增进婴幼儿的运动神经协调发育、提升社会交际的技巧,并促进亲子间的关系;而芬兰的研究报告则表示,游泳可帮助婴幼儿控制肌力的发展,有效缩短婴幼儿的学习过程。
但新生儿学游泳,真能对大脑与身心发育有所帮助吗?会不会有危险?这可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学游泳4大注意事项
1.时间控制得宜
婴幼儿并不适合长时间游泳,请依孩子的身体状况,调整游泳时间,每次约半小时。
2.避免肚脐感染
新生儿最怕肚脐感染,因为肚脐最脆弱,所以水质要干净。
3.水温维持恒温
婴幼儿最怕低温,因此水温必须维持38℃,比一般人的体温略高;若婴幼儿出现身体冰冷、发抖的情况,请立刻抱出泳池。
4.做好防护措施
为避免发生溺水,一定要帮婴幼儿戴颈圈,旁边须有专业人员及父母的陪同。万一婴幼儿滑落水中,水可能会进入肺部导致感染,轻微者发生吸入性肺炎,严重则有致命危险,所以务必要有专人及家长在旁照护。
Tips婴儿游泳的起源
1960年,有一位俄罗斯游泳教练因为自己的孩子是早产儿,通常早产儿易患有并发症,较难养育,而他认为游泳可帮助孩子的身体发育,所以经常将孩子泡在温水中,通过类似水疗的方式,成功帮助孩子顺利成长。
适合&不适合游泳的婴幼儿
让婴幼儿游泳前,应先由小儿科医师,为婴幼儿进行全身的健康检查,包括呼吸、循环、神经、肌肉系统等,并询问家长孩子的生长状况后,方得以进行。
虽说游泳是对身体健康极有帮助的运动,在国内并不多见新生儿游泳,究竟哪些婴幼儿才适合早期游泳?哪些又不适合呢?
适合者
水里具有浮力,所以不须对抗地心引力,在新生儿满1周、出院后即可进行。
1.1岁以下婴儿曾受伤、需要肢体及肌肉复健者。
2.发育迟缓者,特别是针对运动性的迟缓。
3.唐氏病患者,因为肌肉张力较弱,游泳可帮助肌肉发展。
4.脑麻痹患者,可通过游泳这类温和的运动来刺激全身。
不适合者
1.感冒。
2.发烧。
3.感染。
4.拉肚子。
5.脚易抽筋。
6.身体异常者。
7.免疫系统有问题。
8.呼吸道感染(具传染性)。
婴幼儿学习游泳的3大好处
1.建立亲子关系
游泳是肢体运动,所以婴幼儿能够游泳是代表身体及肢体发育良好。另外,在婴幼儿游泳的过程中,他是会跟父母及教练进行沟通的,开心时是笑脸,不舒服可能会皱眉等。游泳不只是运动,还可以借此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当父母在旁陪伴时,孩子也会觉得心理上有支持。
2.提高学习能力
当婴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游泳时,孩子的表现自然会好,而游泳的基本技巧可等到孩子6个月大时再学。当孩子了解个中技巧、努力学习,最后完成动作,即可达到求知能力的提升。
3.改善身体问题
气喘儿最好的运动就是游泳,因为游泳时必须规律地呼吸,呼气、吐气、呼气、吐气……,或许能有效控制气喘病情,可惜目前缺乏数据支持。
婴幼儿游泳4大学习阶段
阶段 月龄 学习重点
第1阶段 新生儿 碰到水会兴奋,四肢一直划动,但缺乏技巧,动作也不具有任何意义,可能只是怀念胎儿时期的羊水。
第2阶段 6个月 自己会憋气。
第3阶级 6~10个月 这是最喜欢玩水的时期。
第4阶段 10~15个月 若过去完全没接触过水,在此阶段反而会怕水,而学会游泳的机会则大大降低。
总之,多让宝宝学习一下游泳也可以放松一下自己。
宝宝的语言辨识力
语言辨识能力的发展
声音辨识从胎儿期开始
宝宝的听觉系统在胎儿期就发展完成,胎儿在子宫内已经开始接触许多声音,通过听觉来踏出探索外界的第一步。有研究显示,刚出生的宝宝对于在胎儿时期常听到的音乐会有明显偏好,这正说明胎儿已经具有声音辨识能力。
在怀孕期间,准妈妈不妨多和肚子里的宝宝说说话,不仅能建立彼此之间的亲密感,也能让宝宝习惯妈妈的声音,为日后语言学习打下基础。请注意,与肚子里的宝宝说话时应放慢速度,还要避免太高或太尖的语调。
刚出生就对声音有反应
宝宝一出生就会对声音有所反应。当听到妈妈的声音时,宝宝的情绪显得比较安定。而听到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时,他则会因为受到惊吓而睁大眼睛或大哭。
听觉是重要的信息接收渠道,宝宝首先要能听到各种声音,然后才能通过模仿声音来发展出语言能力。因此,爸爸妈妈应该多跟宝宝说话,以提供丰富的听觉刺激。
开始发出简单的声音
到了4~6个月大之后,宝宝对周围的声音有更加敏锐的反应,此时宝宝会通过偶发性动作来发出声音。
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
大约从7个月大开始,宝宝就可以熟练地发出韵母或声母,而且开始模仿特定的音调。等到8个月大左右,宝宝逐渐就能理解某些情境常用的语汇指令。这时,宝宝已经学会用声音来表达需要。
说出有意义的词语
到了1岁左右,宝宝就已经发展出使用“词语”的能力,并且会进一步模仿大人说话,逐渐说出越来越多有意义的词语。
4方法增强语言辨识力
1-重视非口语交流方式
如果您曾经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宝宝在父母说话时的神情很专注,而且还会摆手踢脚或叽叽咕咕地回答。其实,这就是父母和宝宝之间的对话了。事实上,在会说话或听得懂之前,宝宝确实已经懂得以非口语的方式来与他人沟通。举例来说,宝宝如果哭或退缩,大多是代表“拒绝”。如果大笑或挥舞四肢,则大多代表“接受”。
2-照顾者扮演重要角色
除了先天的生理条件之外,语言的学习发展也必须依赖后天的语言刺激与学习,此时照顾者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了。如果能持续不断地提供语言刺激,将有助于宝宝发展良好的语言辨识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正确的语法规则做好准备。
3-无法取代的真实互动
如今各种媒体都得到了蓬勃发展,所以爸爸妈妈会准备很多种视听产品,以帮助宝宝学习语言。不过,宝宝学习语言的重要关键,仍在于要有“真人”来陪同学习。只有通过真实的动作与生动的表情,才能有效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如果爸爸妈妈要让宝宝使用视听产品来学习语言,请务必陪在宝宝身边,与宝宝一起学习、互动。
4-亲子沟通是重要开始
父母多和宝宝说话,除了有助于宝宝语言辨识能力发展之外,也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方式。无论爸爸妈妈和宝宝聊天、唱歌,还是讲故事,都能让宝宝从生活中累积并学习各种词汇,同时产生安全感,这对语言发展及亲子关系的培养都有极大帮助。文/吴佩儒 摄影/江建勋 编辑/建波
在宝宝还不能清晰地说话时,常会发出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其实,这就是宝宝对身边声音所做出的回应,因为在宝宝此时已经开始发展出对语言的辨识能力,而尽早增强宝宝对语言的辨识能力,将对其将来的语言能力发展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