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保暖 宝宝受不了

寒冷冬季,为宝宝保暖是家长需要做的功课。然而,由于不少年轻父母对新生婴儿的护理了解甚少,要么是过分捂将宝宝捂出病,要么是保暖不当使宝宝受凉。专家提醒,对新生儿采取必要的保暖措施很必要,但保暖需讲科学,有时过暖也会损害新生儿健康,甚至比寒冷损伤更严重。

现在尽管暖气开放,但多数宝宝都被家长包的里三层外三层。“把宝宝包这么严,会不会有些捂啊?”看到诊室门口坐着一位家长,记者便上前询问。该家长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和记者说:“大冬天宝宝最不好带了。一不小心,他就跟你闹脾气,发烧、感冒、拉肚子,还是裹严实点好,况且医院人杂,病菌多,万一被传染咋办?”记者摸了摸宝宝的小手,发现孩子手心已经出了很多汗,但该家长似乎并没有给孩子散热的意思,“小孩子比成年人更怕冷,包严点好。”

即使在家里,很多父母生怕宝宝冷着冻着,对宝宝呵护备至,即便天气暖和、室温适宜,也要把孩子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起来,穿着棉衣、裹着毯子,没有暖气的家庭更是热水袋、电热毯、电暖器齐上阵,而且门窗紧闭,使得孩子如同生活在“人造夏季”的环境中。而这样的过度保暖在很多家长看来是必须的。

过度保暖对新生儿没好处

捂得越厚越严实,就越保险,家长们这样认为,事实是否如此呢?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冬季保暖对于婴幼儿来说很重要,但千万不能保暖过度,否则易患上“捂热综合征”。“门诊上每年冬天都会有这样的病号,主要是由于过分捂闷引起的。”,据她介绍,“捂热综合征”多发于新生儿和小婴儿(通常是指3个月以内的婴儿),表现为超高热,出汗很多,早期阶段不易被发觉,但对宝宝的伤害很大。还有些病情是在转诊过程中加重的,主要是由于家长在路途中经常把孩子包的比较严实,连头部都给遮盖住了。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成熟,对外界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如果包裹太严实,散热不好,宝宝会发生高热,大量出汗,引起脱水、缺氧、抽搐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持久的高热还会损伤大脑,可发生脑瘫、智力障碍等,还易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有时甚至会危及到小生命。”解放军第323医院主治医师王晓特告诫,这种疾病如果处理不及时,有可能导致婴儿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

“许多爸妈担心宝宝受凉感冒,但保暖过了头也会感冒。”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李凤侠表示,天气越冷,越不能捂得太多,从热的暖气环境中到冷的外界环境,这样的环境转换使得人体易出现不适,特别是小孩,容易反复感冒、拉肚子。所以说衣服并不是越多越厚就越保险,家长应根据气候变化适当为孩子增减衣服。

保暖适度才能保健康

那么,怎样给孩子恰当地保暖呢?专家们给出了这样一些方法:一是根据宝宝的手、四肢和体表温度来判断,摸摸孩子的手心、脚心是否出汗,身体是否发烫,如果有汗说明保暖过热了,需降降温;二是看孩子的反应,如果保暖过热,刚开始孩子会有烦恼不安、哭闹等异常,慢慢地就不哭不闹,也不动了,这时就需要散包,打开包裹散热,及时将周围环境温度降下来,必要时带孩子就医;三是如果手脚发冷,说明保暖不足,可适当增加室温或衣被。四是建议在房间适中位置放个温度计和湿度计,可随时掌握房间的温度和湿度,室温一般控制在24—26度为宜,最高不要超过28度。

专家提醒,为避免对婴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切记不要给婴儿盖得过暖、包裹过多。不要遮盖嘴巴、鼻子,应让其呼吸新鲜空气,避免发生缺氧窒息。李凤侠也谈到,天气再寒冷也要适当开窗通风,夜间不要给宝宝盖得太多。衣物要选择纯棉的,吸汗性好,要柔软、宽松,不能裹得太紧,以免束缚孩子呼吸,保暖要暖到点子上,头部、腹部、脚部几个关键部位的保暖最重要,并不是穿得越多越好,一般比大人多穿一件薄衣就可以了。

“最好不要使用电热毯给婴儿保暖,因为温度不好控制,不好掌握孩子的体温状况。”王晓特建议,可使用60—80度的热水袋或密封热水瓶,但一定要放在包被外面,或用毛巾包起来,不要直接接触宝宝的皮肤,以免烫伤。足月的宝宝可抱到户外晒太阳,但不要去人多、有花草的地方,不要让太阳直射宝宝眼睛,时间最好在上午11点后。

“感冒发烧千万不能捂着让出汗,要及时看医生”,专家特别提醒,如果宝宝生病需去医院就诊,就诊前应注意,如果是发烧,最好先吃点退烧药,就诊过程中更不能捂太多,可戴上帽子,口鼻要暴露,不应遮盖。如果是开车前往,更要注意给孩子散热、通风,切不可把头脸捂得太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