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行疾病,在中国的患病率是很高的。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2.1亿人低骨量;老年骨折患者超过30%与骨质疏松相关,尤其是50岁以上女性,大约有1/3会因骨质疏松而骨折。有统计数字表明,骨关节疾病的门诊量仅次于感冒,死亡率仅次于肿瘤。
专家表示,骨质疏松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相对来说,早期骨密度筛查是能够尽早发现骨质疏松比较简便易行的方法。此外,单纯补钙并不能治疗骨质疏松,尤其是对于对钙吸收能力较差的人群,如老年人等。
睡觉反复抽筋或为早期骨质疏松表现
不少女性半夜睡觉时出现的抽筋等,是否由于缺钙引起的,这是否是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专家提醒,如果人们睡觉时反复出现抽筋等现象,有可能是早期骨质疏松的表现。虽然人体在缺钙时,随着钙量的减少,容易出现抽筋,但出现抽筋并不意味着人体一定缺钙。
而一些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经常出现的腰酸、腰痛等现象是否也与骨质疏松有关?潘永源认为,对于产前产后的女性来说,本身需要的钙量较平时增多,一般不会成为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
游利也指出,一般女性哺乳或怀孕时,钙的需求会比平时更高一点,但此时出现的腰酸背痛不一定是缺钙。如果有这样的症状,建议到医院做相关骨骼评估。
骨质疏松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以髋骨、椎骨筛查为标准
骨密度能够反映骨质疏松的程度,一般来说,男性骨密度的变化是比较平稳的,而女性在绝经后骨密度会出现突然下降的趋势。骨质疏松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要及时发现骨质疏松,一般都是通过早期骨密度筛查实现的。
关于骨密度的筛查比较多样,包括腕骨、足跟筛查等多个部位,但临床中在判断骨密度时,一般以髋骨和椎骨筛查为标准。潘永源解释,这是因为髋骨与椎骨为人体承重骨,而对于腕骨、足跟等处的检查不能作为最终标准是因为其为非承重骨,本身就容易出现一些情况,但可以将这些筛查作为骨质疏松筛查的一部分用作参考。
专家提醒,其实骨密度筛查也并非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的唯一办法,有很多其他方法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如定量CT检测、超声波测定等。如果通过骨密度筛查发现人体骨密度较低,就要留意骨质疏松的出现,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单纯补钙并不能治疗骨质疏松,晒太阳常运动都有益骨骼
预防骨质疏松,对于没有发生骨折的人群来说,目的在于预防骨折的发生;另一目的在于延缓骨骼功能下降的过程。而治疗骨质疏松最为人所知的方法是补充钙剂,其次是多晒太阳和改变饮食习惯,如多喝牛奶等。然而,在专家看来,人到老年,骨密度滑坡跟人的内分泌系统改变有关,并不是单纯的“缺钙”那么简单。
首先,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不取决于你摄取钙质的多少,定期补钙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次,只有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钙质流失过多有关时,补钙才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常要与其他药物合用。因此,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该在补钙和补充活性维生素D的基础上,再选用一种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骨质疏松患者是否需要补钙,需要根据身体状况来定,最好先做一些检查,包括血液中钙、磷、镁的水平,骨密度、肾功能等,并且要看是否有肾结石病史和引起血钙升高的疾病。如果有肾结石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补钙。
专家指出,单纯补钙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并没有明显效果。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过多补充钙,身体反而难以吸收,而且补钙过度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他建议,关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应尽量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因为治疗过程中会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评价,以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法。自行补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此外,饮用牛奶也是可选的。潘永源建议,一般来说,成人应每天饮用250毫升~500毫升牛奶,能够保证对基本钙量的补充。除此之外,平时膳食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高钙食品,如豆腐等。
要预防骨质疏松的出现,平时还应注重适当增加运动,要适当接受太阳照射,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潘永源建议,平均每天应“晒太阳”2小时左右。夏天时以上臂、颜面部等部位裸露为宜,可以避开阳光直接照射及日照最强的时段,在室内时,通过开窗使阳光照射在皮肤上的做法也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