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气干燥,如果补水不充足,宝宝经常会“上火”。孩子“上火”有哪些症状呢?秋季怎样有效合理地预防孩子“上火”?孩子“上火”后应该怎样护理?下面一起来分享一下。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上火了呢?
出现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脸蛋发红、手心和脚心发热、口臭、舌苔厚腻、鼻子爱出血、小便赤黄、喜冷怕热等症状时就说明孩子已经“上火”了。
合理饮食预防宝宝“上火”
喝配方奶粉更易“上火”
小宝宝到底为何总爱“上火”呢?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需要补充足量营养,以满足身体及智力发育的需要,而宝宝肠胃娇嫩,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胃肠积食和积热,从而引起大便干结,尿黄尿少,腹胀吐奶,食欲差,拉肚子,烦躁哭闹等上火、消化不良现象。
此外,喝配方奶粉的宝宝,更容易出现上火症状。由于奶粉的原料是牛奶,牛奶中含酪蛋白多,钙盐含量也较高,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结成块,不易消化。另外配方奶粉是以牛奶为原料制作而成,其中添加了各种营养素,有些宝宝的肠胃不适应某种奶粉,以至于喝了奶粉后就便不出来了。这样一来也容易导致宝宝“上火”。
预防“上火”更宜饮食调理
那么,到底该如何调理才能科学预防宝宝“上火”呢?从主食方面来看,给宝宝多喝粥能有效预防“上火”。当宝宝能喝粥以后,妈妈可以逐渐给宝宝添加各种粥,如红薯粥、绿豆粥、南瓜粥、蔬菜粥、小米粥等,这些食物中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便秘发生。
此外,还要给宝宝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当宝宝6个月以后,各种辅食就该纷纷登场,果泥要成为宝宝每天的必吃食物:苹果可用勺子刮成泥状,直接给宝宝吃;香蕉具有润肠的效果,可以用勺背碾成泥,给宝宝吃。此外梨、橙子、西瓜、葡萄等等,都可以成为宝宝的美味。注意适当增加西瓜、梨、柚子、椰子、山竹等寒性水果及苹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樱桃、桑葚等平性水果的摄入。做菜时注意增加莲藕、百合、梨等以水煮服或稀饭煮食疗效最好;萝卜以青萝卜疗效最佳,可做萝卜汤喝。
给宝宝多喝水也是预防“上火”的关键。宝宝早上起来就给喝些白开水,这样可以补充晚上丢失的水分,清理肠道,排出废物,唤醒消化系统及整体机能的恢复,清洁口腔等。半小时后再喝奶或吃主食,吃完后再喝几口水以清洁口腔。有些宝宝不爱喝白开水,也可以喝些果汁。如胡萝卜、苹果、梨等切成小块,放水中煮开,凉温后给宝宝喝。不同的味觉体验,也会让宝宝喝进的水多。
专家提醒,预防“上火”,还要让宝宝少吃“上火”的食物,如巧克力、花生、炸鸡、炸薯条等,减少龙眼、荔枝、芒果等热性水果的摄入,尤其荔枝属于热性水果,民间有“一颗荔枝三把火”的说法,所以小宝宝也要少吃为好。同时尽量少给孩子提供用油炸或红烧方法烹制的过于油腻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