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宝宝防病又美味的食疗粥大全

宝宝的抵抗力本来就差,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宝宝防病呢?下面看有助于宝贝增强免疫力的食疗粥大全。

1.羊肉山药粥(适合1岁以上的宝贝)

原料:精羊肉100克,鲜山药100克,粳米30克,鲜姜、食盐各少许。

做法:羊肉洗净切成小丁,山药也去皮切丁,放入锅中用慢火炖烂,加入粳米和鲜姜片煮成粥,再拣出姜片,加入食盐使粥稍带咸味即成。

功效:补脾胃、益肺肾。

小提示:适于脾虚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免疫力差的宝贝。

2.玉屏风粥(适合10个月以上的宝贝)

原料:防风5克,白术10克,黄芪20克,粳米30克,白砂糖少许。

做法:将上述3味中药先放砂锅内加水熬汤两次、去渣;两次药汤合并后放入粳米熬成粥,调入少许白砂糖即可。

功效:补气健脾、利水固表。

小提示:这是著名方剂“玉屏风散”的食疗法。妈咪可给体制偏弱、容易感冒着凉的宝贝试一试,尤其是冬春季节。

有助于宝贝强健脾胃

3.茯苓莲豆粥(适合1岁半以上的宝贝)

原料:白茯苓1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莲子20克,扁豆30克,粳米30克。

做法:先将白茯苓和陈皮、甘草熬水,去渣后再加入泡发好的莲子、扁豆,和粳米一起熬粥,以莲子和扁豆软烂为度。可另加白糖调味。

功效:健脾益胃、行气利水。

小提示:这款粥对平时食欲较差、消化不良、身体较瘦的宝贝有帮助。

4.姜枣小米粥(适合8个月以上的宝贝)

原料:鲜姜10克,大枣4枚,小米30克。

做法:先把鲜姜切片,和大枣一起加水适量,共煮约15分钟;捞出鲜姜,将大枣剥皮去核,再加入小米煮约30分钟即可。

功效:调和脾胃、解表中和。

小提示:脾胃不和、容易呕吐、腹泻的宝贝,较适合服用这道粥调理。

有助于宝贝增强代谢

5.菠菜粥(适合8个月以上的宝贝)

原料:菠菜100克,粳米30克。

做法:菠菜择净清洗,切细碎备用。先煮粳米粥,将要熟时放入菠菜,再煮沸即可。

功效:和中通便。

小提示:适用于消化不良、大便不通的宝贝。

6.蕉薯润肠粥(适合1岁以上的宝贝)

原料:香蕉50克,红薯50克,花生仁10粒,糯米30克。

做法:把香蕉和红薯切成小块,花生仁碾碎,和糯米一同煮成烂粥即可。

功效:润肠通便。

小提示:这款粥可以帮助改善宝贝习惯性便秘。

7.苁蓉杞子粥(适合1岁半以上的宝贝)

原料:肉苁蓉(味甜者为好)20克,枸杞子10克,粳米30克,蜂蜜1茶勺。

做法:先将肉苁蓉浸泡后切碎,文火炖煮至烂,,捞出渣后在汤中放入枸杞子和粳米煮成粥,调入蜂蜜即可。

功效:滋补下元,润肠通便。

小提示:如果宝贝肾气不足、发育迟缓兼有习惯性便秘,可以常吃这款周

有助于宝贝健脑开智

8.三仁香粥(适合10个月以上的宝贝)

原料:核桃仁10克,甜杏仁10克,松子仁10克,糯米30克。

做法:先将三仁一同放入锅中微炒,放凉后碾碎并剥去皮,和糯米一同煮成烂粥。

9.龙眼小米粥(适合1岁以上的宝贝)

原料:龙眼肉(桂圆肉)20克,小米50克,糖玫瑰、白砂糖适量。

做法:小米淘洗干净,入锅加水煮至将熟时加入洗净的龙眼肉,再煮至烂熟,调入白砂糖,撒上糖玫瑰。

功效:益胃补心,养血安神。

小提示:龙眼肉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小米中的营养物质也十分丰富,而且还有促进睡眠的功效,良好的睡眠对宝贝神经系统的发育十分重要。

有助于宝贝身体调理或疗病

10.姜糖粥(适合8个月以上的宝贝)

原料:生姜15克,红糖15克,粳米20克。

做法:生姜洗净切片,把粳米先煮烂,再加入生姜和红糖,再煮约5分钟,捞出生姜即可。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降逆。

小提示:在宝贝风寒感冒初起,有发热怕冷、头疼和身上疼,不想喝水的症状时喝这款粥,可以缓解感冒症状和缩短病程。妈咪应让宝贝尽可能趁热一次喝下,喝完后卧床盖被取汗,以微微汗出为好。

11.葱白粥(适合1岁以上的宝贝)

原料:葱白1根,香菜1小把,粳米20克,食盐少许。

做法:葱白和香菜切碎,先用粳米煮粥,临起锅时放入葱白和香菜,再加少许盐调味。

功效:解表散寒,温通宣窍。

小提示:感冒发烧、怕冷头痛的宝贝可以吃这款粥,尤其是有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状时更适合,注意粥要趁热喝,服后盖被取汗。

有助于治疗宝贝咳嗽

12.黄芪补肺粥(适合1岁半以上的宝贝)

原料:黄芪30克,百合15克,核桃仁15克,杏仁20克,粳米30克。

做法:先将黄芪加较多水用文火煮30分钟,去渣取黄芪汤;汤中放入后4种材料,煮成粥即可。服用时可加一些儿童蜂蜜调味。

功效:补肺润燥,降气止咳。

小提示:肺气亏虚,感冒咳嗽反复不愈,咳声无力,痰少的宝贝常喝此粥有益。

13.紫苑杏仁粥(适合1岁半以上的宝贝)

原料:紫苑15克,苦杏仁15克,糯米30克,白砂糖少许。

做法:现将苦杏仁用水泡后去皮,紫苑煎汤去渣,以汤煮糯米至半熟时加入杏仁,再煮成粥,调入白砂糖即可。

功效:降气止咳,化痰平喘。

小提示:对咳嗽吐痰、气急气喘、吐食、大便干燥的宝贝有益,可早晨起床后当作早餐

有助于宝贝腹泻的食疗

14.莲子薏米粥

原料:空心莲子15克,薏米1

5克,芡实15克.粳米20克。

做法:将原料一并淘洗净.浸泡1小时后熬粥即可。

功效:健脾.利水、止泻。

小提示:宝贝大便偏稀、小便较少、食欲不振时,适宜喝这款食疗粥。

15.糯米固肠粥

原料:糯米30克.山药1

5克,食盐各少许。

做法:先将糯米在干锅上微火炒黄.然后和山药共煮粥,粥熟后加胡椒粉和食盐少许即可。

功效:温里固肠。

小提示:可帮助缓解宝贝腹部受寒、泻下清稀、不思饮食的症状。

16.山楂苍术粥

适合1岁半以上的宝贝

原料:生山楂10克.炒苍术10克.粳米3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前2味中药煎汤去渣,汤再用来煮粳米粥,粥成加白糖即可。

功效:燥湿运脾.化食止泻。

小提示:对食积生湿,伴有恶心、腹泻、微有浮肿症状的宝贝最为适宜。有助于

有助于宝贝改善厌食症状

17.神曲粥

适合2岁以上的宝贝

原料:神曲15克,炒谷芽15克,粳米30克。

做法:先将炒谷芽和神曲捣碎,煎取药汁后.去渣:汤中入粳米,一同煮成稀粥。

功效:消食健脾.开胃除烦。

小提示;这款粥对脾失健运的厌食症有效。

18.党参莱菔粥

适合1岁以上的宝贝

原料:党参1

5克,莱菔子7克.粳米或小米30克,红糖少许。

做法:先煎煮党参和莱菔子.去渣取汁.用药汁煮粥.粥成加红糖即可。

功效:益气启脾,行气消食。

小提示:适合于脾胃较弱,食欲较差的宝贝。

19.鸡内金粥

适合1岁半以上的宝贝

原料:鸡内金10克,干橘子皮5克.砂仁3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

做法:鸡内金、干橘子皮、砂仁研末备用。先将粳米加水煮粥.粥将成时加入药粉稍煮,加白糖适量调昧。

功效:消食化滞,理气和胃。

小提示:宝贝脾胃不和时容易食积不化,推荐腹部胀满的宝贝喝这款粥。


【误区1:宝宝洗澡开浴霸取暖】

冬季,有的妈妈给宝宝洗澡,生怕宝宝冻着,每次洗澡时将浴霸所有的灯都打开,这样浴室会很暖和,不用担心宝宝感冒。

专家纠误:虽然浴霸使用方便,但长时间使用要当心辐射。浴霸升温迅速,大多数浴霸的4个灯泡加起来大约是1200瓦,强光很容易造成光污染,耀眼的灯光会干扰人体大脑中枢神经功能,让人头晕目眩,强光很容易灼伤婴幼儿眼睛及皮肤,使用浴霸时,不要让强光直射宝宝,出现不适要及时停用。

【误区2:洗澡水温过高】

冬季,妈妈会觉得给宝宝洗热水澡宝宝会更干净更舒服,最重要的是,宝宝不会因为水凉了感冒。

专家纠误:医学研究证明,宝宝洗澡时室温应在24-30℃,水温在38-40℃,水温过高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程度。

【误区3:天冷了,宝宝穿得越多越好】

冬季,妈妈担心宝宝感冒,总要给宝宝多穿上几件衣服,往往是宝宝稍一活动就会满头大汗。

专家纠误:常言道:“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寒”,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宝宝的体温相对成人偏高一些,运动量大,易出汗,而严实的衣服使宝宝体内冷热交换遭到破坏,结果会导致“热过了头”,出更多的汗,以至于稍稍受点风寒就会感冒。

如果室内有暖气或者空调,在25-28摄氏度的室温条件下,宝宝只要穿薄薄的棉衣,内有一件细薄的小棉毛衫即可,不必再添加毛衣等衣物。如果是南方,家中没有取暖设备,室温比较低,可以给宝宝多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一方面保持宝宝的前胸和后背不会受风着凉,一方面又方便宝宝活动。

【误区4:一天到晚门窗紧闭】

冬季,有的妈妈生怕开窗进来冷空气将宝宝冻着而感冒。所以只要宝宝在家,妈妈肯定把家里的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的。

专家纠误:长时间不开窗,室内空气浑浊,室内外温差过大,紧闭门窗虽能保暖,但对宝宝的健康不利。所以,从卫生的角度来说,应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误区5:长时间处于空调房内】

南方多数家庭没有暖气,为了保暖,有些妈妈有时会一整天开空调取暖,可殊不知这样对宝宝的皮肤是一大伤害。

专家纠误:要防止肌肤干燥,居室内最忌干燥,湿度应保持在50%至60%,所以空调要间断使用,使用时最好开启空气加湿器或存宝宝身边放一盆水。

【误区6:长期给宝宝戴口罩】

冬季,外出时妈妈常常给宝宝戴上口罩,以为这样可以防寒防感冒,但其实这样并不科学。

专家纠误:因为当鼻子吸进冷空气,经过弯弯曲曲的管道,进入肺部时,已接近体温。宝宝的耐寒能力也可以通过这种生理功能的锻炼来增强。如果整天戴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宝宝反而变得娇气,稍微受寒就更容易感冒。

【误区7:宝宝吃了鱼肝油、含钙药物就不用外出晒太阳了】

冬季,很多妈妈为宝宝晒太阳的事犯愁,既担心宝宝不晒太阳不健康,又怕离开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户外晒太阳容易造成宝宝感冒。所以就安慰自己说宝宝吃了鱼肝油、含钙药物就不用外出晒太阳了。

专家纠误:鱼肝油无法替代阳光的照射,且晒太阳不仅仅促进钙的合成,还能促进钙的吸收,另外,还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对宝宝也是一种锻炼。所以吃鱼肝油与晒太阳并不矛盾,但需注意鱼肝油的剂量不能超过正常用量,否则会引起维生素A中毒。 在无风较暖,阳光充足时多带宝宝出去走走,要穿暖一些,让宝宝多做些室外活动。 还要提醒的是,隔着玻璃晒是不起作用的,紫外线很少能穿过玻璃,所以宝宝晒太阳最好在户外,或宽敞的阳台上。

【误区8:维生素A补充得越多越好】

有的宝宝抵抗力很弱,一入冬后就经常感冒发烧,经过医生的检查,确诊为体内缺乏维生素A。并建议妈妈可以为宝宝补充一些。妈妈心想,既然维生素A这么重要,干脆多补充一些。

专家纠误: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营养素,但它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过多服用会在体内产生蓄积,引起中毒,尤其是可能出现肝脾肿大。 如果宝宝出现维生素A缺乏,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补充维生素A最安全的方法,还是应该注意在饮食中安排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胡萝卜、蛋类、黄色水果、青椒、动物肝脏、牛奶及奶制品、鱼肝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