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卫生部就“有家长质疑圣元奶粉导致儿童性早熟”一事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垂体性腺学组组长伍学焱教授提出了一个十分生僻的医学术语——微小青春期。他指出,湖北3个患儿属于正常的“微小青春期”范围,是临床常见病例,与食用圣元奶粉无关。
此话一出,便有网友认为“微小青春期”一说是在为圣元“脱罪”。紧接着,百度百科马上应景出现该词条。
一天后,在微博、贴吧、论坛上,“微小青春期”都是最热的词。截至昨晚8点,在百度上搜索“微小青春期”,找到相关网页约150万个。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卫生部此次专门从医学角度回应有关争议,已经是很大进步了。
“十几年的书是白读了,现在才知道还有"微小青春期"。”网友“海竹”话,说了很多网友的心声,大家普遍认为“微小青春期”是专家们凭空造出来的。
对此,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邓海华也坦言:“我也不太了解"微小青春期"的概念,看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科普工作。”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关于“微小青春期”的科普工作迅速“就地”展开。
伍学焱曾说,“微小青春期”这一表述一直是客观存在的,在内分泌学非常经典的教科书《威廉姆斯内分泌学》第1045页就有关于“微小青春期”的详尽描述。
不少网友按图索骥,希望能够找到原版出处,佐证伍学焱的观点。
知名科普公益团体“科学松鼠会”成员徐蕴芸在自己的微博中提到:“2009年翻译的《威廉姆斯内分泌学》,如今刚刚进入二审。不禁感慨,怪不得我们总没法学到最新的知识!”
何为“微小青春期”
为打消网友疑虑,17日上午9时45分,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儿童性早熟与牛奶雌激素相关问答》一文,对“微小青春期”做了详细解释。
该文指出:“婴儿出生时,下丘脑-垂体-性腺(睾丸或卵巢)轴作为体内重要内分泌调节系统之一,离开母体后不久,尤其是未来的男子汉们,在数分钟之内就开始调试这一系统的运行功能。与男婴相比,女婴的反应稍慢一些,但也会在几小时内开始调试。此时,该系统还不十分稳定,可间断地分泌雌激素。”
“在此期间,部分对雌激素敏感的女婴可出现较明显的乳房发育。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波动,极少数女婴还可出现类似青春少女月经的少许出血现象。”
卫生部专家组认为,这些表现一般持续时间不长,而且不十分明显,主要集中在2岁之前。而婴幼儿期的这种表现极其类似于真正青春发育的过程,因此,在医学上形象地被称为“微小青春期(minipuberty)”。
“目前,对微小青春期的实际意义并不十分清楚,其表现也因人而异,所以常常被我们忽略,但它的的确确是存在于我们生命早期的一种生理现象。”卫生部专家组在文中这样写道。
另外,对于网友提出的“现在奶粉普遍含有激素”一说,卫生部专家组表示,牛乳中天然含有微量内源性的性激素,这些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国内外都没有制定牛乳中内源性性激素限量的标准,一般情况下也不作为常规的检测指标。
网友戏说
得查牛筋词典才有答案
“pobom”:最近新名词太多了。微小青春期!假性性早熟!查遍牛津词典都没有正解,只好找牛筋词典看答案了!
“小瘸”:我没喝圣元啊!咋觉得自己也遇到“微小青春期”了呢?
“狒狒哇”:当妈妈这么久了都不知道如此“青春期”,惭愧啊。
“毕志毅”:我先是抬头仰望了星空,接着狠狠地脚踏了实地,仔细回想,我还真没“微小青春期”过,或许是那时候的鸡蛋没有苏丹红,吃的油不是地沟油,喝的奶也不含三聚氰胺吧。
“米家拉拉”:“青春期问题”不再是中学生专属。今后,从孩子一生下来,家长不妨就开始苦口婆心地对着小家伙们念叨“性教育”。
更多性早熟资讯:
儿童性早熟父母是“催”出来的
北京妇产医院首开儿童性早熟门诊
儿童性早熟 5岁就当了妈妈
儿童性早熟的问题,家长应引起重视,但无需太过担心,只要弄清原因,及时治疗,“性早熟”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微小青春期”及时治疗可解决
○专家:女婴乳房有发育多属“微小青春期”;只要查清原因,及时治疗,无需太过担心
○预防“性早熟”把握饮食三大原则:不偏食、少吃反季节水果、不乱服用成人保健品
昨天,针对目前家长们对孩子“性早熟”问题的担心与疑惑,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蒋耀辉为家长答疑解惑。蒋耀辉说:儿童性早熟的问题,家长应引起重视,但无需太过担心,只要弄清原因,及时治疗,“性早熟”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女婴胸部发育并非就是“性早熟”
案例:一位妈妈说,女儿才四个月大,却胸部突起,且一天比一天明显,现在用手摸上去能感觉到胸部有明显的小坨坨。
分析:一般而言,女孩如在8岁前就开始乳房发育或有月经初潮等性发育迹象,家长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孩子“性早熟”的信号。“性早熟”有真性性早熟与假性性早熟的区别。真性性早熟是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激活所致的性早熟,假性性早熟是指第二性征发育与性腺发育步调不一致,而睾丸或卵巢本身并未发育,但部分第二性征却提前出现的疾病。“湖南省儿童医院每年都会接诊90至100例这样的孩子,从历年接诊的情况来看,女孩假性性早熟的情况很多。”蒋耀辉说。“微小青春期”、“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指的就是假性性早熟,往往在摆脱这类导致假性性早熟的环境之后,孩子就会自动恢复到正常状态。但不管是真性还是假性,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是最为必要的。
男婴早起阴茎勃起是正常现象
案例:一位爸爸来电说,他一岁的儿子每天早晨起床后都会出现阴茎勃起现象,且很喜欢喝牛奶,担心儿子是不是“性早熟”。
分析:早起后,人的血液循环加剧会使血管充盈,如果阴茎有勃起,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生理现象。“性早熟”与食用奶粉并没有直接关系。判断男孩性早熟的关键是看孩子在9岁之前是否出现了睾丸的增大、阴茎的发育等。
但是男孩子出现性早熟的情况比较少,很多情况下的性早熟都是由于男孩子自身的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因此,如果男孩子出现了性早熟的迹象,极有可能是体内的其他病变所引起的,比如脑瘤等。
[专家开方]
儿童饮食要把握三原则
蒋耀辉说,导致性早熟的原因有很多,还没有很好的预防措施,但有三个大的原则家长可以去把握。
第一,平衡膳食,不要偏食,还要防止出现营养过剩,把握好量。第二,最好不要食用反季节的蔬菜水果及利用人工方式快速增长的动植物,这类食物往往含有激素,或是残留在食物中的农药、饲料含有使人激素分泌紊乱的化学物质,致使孩子性早熟。第三,不要给孩子胡乱服用一些成人食用的保健品,如蜂王浆、阿胶等等,另外孩子的外用品如沐浴露、护肤霜等,要使用特别标明“儿童专用”字样的产品。
家长希望专家能列出导致“性早熟”食物黑名单,蒋耀辉解释,目前国家尚无相关检测标准,且日常食用的食物品种繁多,一一检测不现实。家长日常生活中应多留意。
更多性早熟资讯:
儿童性早熟父母是“催”出来的
北京妇产医院首开儿童性早熟门诊
儿童性早熟 5岁就当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