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常见的肠胃疾病及护理方法

小宝宝的肠胃非常的娇嫩,容易出现脾胃失调的情况,尤其进入冬季之后,很多的小宝宝的肠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腹泻,胃口不好,胃肠感冒等,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几个常见的肠胃问题及解决方法。

1 胃口不好,容易腹泻的宝宝容易营养不良。

如何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宝宝之所以易发腹泻,是因为宝宝的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消化酶活性差,宝宝身体的营养需要则相对较多,使得胃肠道负担加重。如果食物量和质的变化超出宝宝胃肠道的消化及吸收能力,或者腹部不小心受了凉,就可能引发腹泻、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此时,调整日常饮食并加以中医调理是正确、明智的做法。

食疗具体怎么做

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宝宝,在腹泻时,不要添加新的辅助食品。当宝宝腹泻较重时,可喂胡萝卜汤、焦米汤、米汤及苹果泥。胡萝卜汤的热量较低、脂肪含量低,且含有果酸及维生素,可使大便成型。苹果纤维较细,并含有果酸,对肠道刺激小,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妈妈可喂食宝宝山药粥、蛋花粥、烂面条等,且量要比平时少。

2 肠胃型感冒的宝宝,腹胀口臭吃的少

由于小儿的肠胃功能还未发育成熟,因而小宝宝会常常患肠胃型感冒。中医称为感冒夹滞,肠胃型感冒症状表现除了常见的感冒症状外,还可出现腹胀、不思饮食、呕吐等;有时患儿嘴里会发出酸臭气味,严重时吐出不消化食物或隔夜食:大便带有酸臭味。伴有腹痛、腹泻,或大便干燥、多日不排便及尿少色黄,舌苔黄厚等症状。

如何治疗:

在给小宝宝服用治疗感冒中成药的同时,再服用一点消食导滞的中成药:或选用既能解表又兼消食的中成药,如小儿清解颗粒、琥珀猴枣散等。 至于小宝宝嘴里的酸臭味,多是因贪吃而使体内存食郁火而致,可酌情选择既能消积导滞,又薰清热的小儿化食丸、小儿消积丸等中成药,并按处方说明给其服用。

食疗:橘子皮别扔超有用

取新鲜播皮20克、大米100克。先将橘皮洗净切丝,加水煮沸后,再将樯皮丝捞出,最后加入大米煮成粥给小宝宝喂食,更有止吐、消食的作用。

3 便秘宝宝也能食疗?

小儿在正常的生长发育中,常因其饮食不能自行节制,家长又忽视了正常科学的喂养,任其过食乳甘油腻食品,导致其脾胃不和、内热积滞,表现出院腹胀满、大便干结、不思饮食等症状。

如何治疗:

益生菌,小儿七星茶,四磨汤,妈咪爱都能很有效的治疗,例如四磨汤的服用:3岁以内,每次5-10毫升:4-7岁,每次15毫升:8-14岁,每次20毫升:每日3次,—般连服用3-5天。

食疗:少吃油腻的,多吃蔬菜,最好配合药物食用。

4 不爱吃饭,积食怎么办

长期体弱多病,年轻家长又乱投以肥甘厚味(油腻、肉类食物)。或滥服滋补药品,反倒超越了脾胃正常的吸收消化能力,加重孩子的厌食症状,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其实,补虚的方法并不限于食补,推拿按摩也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强身健身的保健方法。

治疗:

捏脊:让宝宝趴在床上,脱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宝宝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膏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此法能益气健脾化湿,最好坚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组。

点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宝宝仰卧位,令宝宝屈曲其膝部,双手拇指分别按放在足三里处,用指腹着力按压,一按一松,连续做50次。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膏经的合穴,是著名的“长寿穴”,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胃气盛则他经皆赖以相安。

5 胃功能虚弱不好吸收的宝宝怎么办

脾胃功能强的宝宝抵抗力也强,脾胃虚弱的宝宝往往容易生病,可能会过于消瘦或过胖,甚至会脸色发青、发黄,甚或出现湿疹等。

治疗:

给宝宝健脾胃,吃些健脾丸。

食疗:多吃健脾补气的食物

水稻: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

玉米: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

番茄:有健脾开胃,生津止渴之功。用于食欲不振,热病,口渴等。

香菇:能补脾胃,益气。用于脾胃虚弱,食欲减退,少气乏力之症。

冬季时节是各种肠胃疾病的易发期,小宝宝也是肠胃疾病的高发人群,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常见的幼儿胃肠疾病及护理方法,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