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更健康 小儿秋冻要适度

生活中有很多的保健谚语,如春捂秋冻,百病难碰。现在就是秋季时节,秋季时节要适当的冻一冻,这样才能利于身体的健康。那么小宝宝需要秋冻么?该如何科学的秋冻呢?下面我们就为家长们介绍一下幼儿秋冻的原则!

宝宝秋冻勿盲目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悬殊。这时候,不要急添厚衣,应有意识地从事一些适宜的耐寒锻炼,从而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冻”。

秋天是锻炼宝宝御寒能力的最好时段,通过对外界气温突然变化的逐渐适应,可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使自身抗病能力不断增强,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同时,加强“秋冻”锻炼,还能提高肌肉和关节活动的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对宝宝生长发育有益。如果刚冷一点,就给宝宝穿很多衣服的话,宝宝活泼好动,极易因出汗而把内衣浸湿,待安静下来时,风一吹,就易感冒伤风。但是家长也应该注意,不要为使宝宝得到御寒锻炼而着凉生病,应根据宝宝的年龄、体质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使其逐渐适应。

合理秋冻是关键

事实上,“秋冻”不仅限于“未寒不忙添衣”,还应从广义上理解,比如要加强耐寒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最简单的方法是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洗鼻的习惯,即使到了冬天也坚持。如能每天坚持用冷水擦拭身体则更好,但每次洗好后要迅速用干毛巾擦干。

另外,要带宝宝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对于刚满月的小宝宝,可以在气候温暖的时候抱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刚开始5-10分钟就好,慢慢地再增加到30分钟至1个小时。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钙的吸收,防止佝偻病和尿布疹的发生。较大一些的宝宝可以在成人的监护下,到居住小区、空气清新的公园等地方做做户外运动,比如进行一些简单的器械运动、做做体操,或是玩一些亲子游戏。经常运动可以加快宝宝的体内循环,增强食欲,进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不过,要提醒家长们的是,小儿“秋冻”要把握持续、适度和渐进三个原则,不要一味地强求冻、冻、冻!

初秋是“秋冻”的好时机,但到了深秋之后,早晚气候偏低、中午偏高,昼夜温差加大(温差超过10℃),就要注意及时给宝宝添衣加被了。你也可以观察宝宝,如果发现面色发白、手脚冰凉、打喷嚏、流鼻涕或打寒战等,就说明宝宝穿少了,要及时添衣。

带宝宝进行户外“日光浴”应选择最佳时段,早上9-10点、下午4-5点为宜,并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最初几分钟即可。

当天气变化反常,气温急降时,要适时给宝宝添衣保暖,尤其是腹部、背部和双脚的保暖要注意。

不会走路的宝宝相比已经会走会跑的宝宝,衣服要多穿一点;而不活动或活动少的宝宝也要比爱动的宝宝适当穿多一点。

体弱多病、抵抗力差的宝宝不宜盲目进行“秋冻”。

小宝宝可以适当的进行秋冻,但是也不是一概而论的,秋冻的同时也要保证幼儿的健康,给孩子适时的增减衣物,只要保证“三暖一凉”就可以了,即手暖、肚暖,足暖和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