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各种疼痛,如生长痛,某些疾病引发的疼痛等,孩子身体出现疼痛时,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下面我们就为父母们介绍孩子们最容易出现的几种疼痛。
生长痛:
所谓“生长痛”是指小儿生长发育期存在的短暂间隙性能自行缓解的肢体疼痛。国内调查,儿童生长痛的发病率为5%~9%。
生长痛的特点
l、多见于2~14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2、疼痛的部位可发生于肢体的任何部位和关节,但以双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最常见,右侧多于左侧,单侧肢体多于双侧肢体;除此以外,肩、肘、腕、髋、踝等关节均可见到。
3、疼痛发生的时间常为休息或晚上睡觉前,疼痛部位既不红也不肿,平时活动时或玩耍时无疼痛。如果是疾病引起的疼痛则正好相反,一般是在活动时疼痛加重,甚至活动受限。
4、疼痛的程度差异极大,或疼痛难忍,甚至睡觉时痛醒,或为不剧烈钝痛。
5、疼痛发生频度无规律性,可一个月发作数次,也可半年或一年发作一次。每次疼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最短数小时,最长可为数天甚至十几天。
生长痛的原因
·骨骼生长迅速儿童尤其是3~6岁的儿童,骨骼生长迅速,而四肢长骨周围的神经、肌腱、肌肉的生长相对慢一些,因而产生牵拉痛。
·代谢产物堆积小儿过度活动,或发育过程中组织代谢产物过多,不能迅速地排泄清除,会引起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从而造成肌肉的酸痛。
·胫骨内弯幼儿开 始学步时小腿的胫骨较弯曲,为了适应这种现象,人体会代偿性地出现一定程度的膝关节外翻。随着身体的生长,大部分幼儿依靠腿部肌肉力量,会逐渐使胫骨内弯 和膝关节外翻这两种暂时性的畸形得以矫正,而少数幼儿没有及时矫正,为了保持关节的稳定,腿部肌肉必须经常保持紧张状态,故出现疼痛。
四种疼痛易被忽略
1、日常疼痛
宝宝每天在玩耍和去过的过程中都会有微小的磕碰,这些小伤从医学角度看是不足为怪的,但正是这些小伤,教会了宝宝们如何应对疼痛,表现为产生夸张的痛反应,或者是不以为然。
2、打针般的刺痛
这种疼痛通常会持续几分钟、几小时或者几天,多数是由疾病、外伤或者治疗引起,例如打针、抽血或手术等。小一点的宝宝比大一点的宝宝对这种疼痛更为敏感。宝宝不能拒绝这些治疗,也没有能力去讲出自己的痛苦。因些在接受一些侵入性治疗的时候,例如发烧感冒时打针,针还碰到屁股,宝宝就哭得特别厉害。
3、复发性疼痛
这种疼痛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胃痛、头痛、肢体痛、胸痛或者腰痛等。起码有30%的宝宝会体验这种疼痛,虽然有时候并不严重,但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正常生活,继而影响宝宝的情绪。
4、跟慢性病有关的疼痛
这种疼痛的情况会比较严重,例如癌症、艾 滋 病、疟疾等一些地方性流行病就会造成疼痛。
宝宝身体出现疼痛要及时找到原因,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