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人对孩子的护理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对孩子的成长健康很有帮助的,但是,有的人会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护理孩子,有的是好的,但也是会有误区出现的,因此也是应该了解下孩子的护理误区,及时纠正错误正确的护理宝宝,下面介绍下父母护理新生儿的错误行为。
错误行为一:不剪指甲
错误做法:婴儿的指甲比较软,长了自然就断了,没必要剪。
合理做法:婴儿的指甲长得特别快,指甲太长时,藏污纳垢,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播源,很不卫生,一定要剪。
专家点评:一两个月的婴儿指甲以每天0.1毫米的速度生长。长指甲容易折断,甚至伤了指头,婴儿也容易被自己的指甲抓破娇嫩的皮肤。因此,剪指甲是必要的。
专家提醒:
1、剪指甲要在婴儿不动的时候剪,最好等孩子熟睡时剪。
2、尽量用细小的剪刀来剪,不要剪太多,以免剪伤皮肤。
3、婴儿喜欢用手抓挠,所以剪指甲时不要留角,要剪成圆形。
错误行为二:捂着不感冒
错误做法:新生宝宝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层较薄,容易散失热量,加上中枢神经不完善,故应在衣被上注意保暖。
合理做法: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是统一的。对外界的冷、热等各种刺激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这种能力在外界自然因素不断作用于人体时,可使大脑皮层建立条件反射,增强身体的耐受力。如果孩子整天处于衣被控制的温度下,就不利于这种耐受力的形成,一旦遇到外界环境变化就会得病。
专家点评:新生宝宝体温中枢尚未成熟,不能妥善地调节体温,体温会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宝宝一出生便立即要采取保暖措施,但也不要严捂过分,以宝宝手足暖和不出汗为宜。如果衣被过厚,保暖过度,孩子身体处于较高的环境温度下,此时如果喂水量不足,孩子会出现发热、脱水症状。此外,孩子穿盖太厚,身体活动余地太小,会直接影响其血液循环,不利于其健康发育。另外,孩子与父母身体接触较少,也不利于相互之间的感情交流。推荐:宝宝穿衣,手暖无汗为标准。
专家提醒:
1、室温应保持在20~24℃为宜。
2、夏季要开窗,但风不要直接吹在母子身上。
3、应通过加强锻炼来增强孩子的体质,不应靠增厚衣服“保护”,要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适当增减衣服。
错误行为三:不带孩子晒太阳
错误做法:小孩皮嫩,不能晒,容易晒伤。
合理做法:带着孩子在户外晒太阳,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呼吸新鲜空气,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钙质吸收,可谓一举两得。
专家点评: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温度较高,对人体主要起温热作用,可使身体发热,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人体活动功能,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皮肤里一种叫麦角胆固醇的物质转变成维生素D。 维生素D进入血液后能帮助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可以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并可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加皮肤的抵抗力。
专家提醒:
1、婴儿太小时,不能直接到室外曝晒。 一般要等出生3~4周后,才能把新生儿抱到户外晒太阳,而且开始的时间要短,只晒一部分,然后再慢慢地增加时间和扩大范围。
2、孩子在较强烈的阳光下最多只能停留15分钟左右。
3、在户外,不要让新生儿吹风太久,不然容易感冒,头及脸部不要直接照射,可置于阴凉处或戴帽子。
上述就是对父母护理新生儿的错误行为的介绍,现在应该是有了解了吧,对于新生儿的护理是要知道讲究方法的,正确的方法也是很关键的,想让宝宝健康成长就要多注意细节,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