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都会伴随着性格、习惯的养成。有的宝宝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会养成外向、开朗的性格,然而有的宝宝从小就胆小、敏感。那么,如何才能够让宝宝变得活泼、开朗呢?小编就在这里向父母们支招啦!
6个月~2岁
一、保护好宝宝心理“安全岛”
从6个月~2岁是婴幼儿依恋情绪发展敏感期,这段时期是为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非常重要的时期,家庭中的主要抚养人都可能成为孩子产生依恋情绪的对象。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宝宝心理“安全岛”的源泉。
如果这个时候,让他脱离他感觉到的安全感,就会让他产生恐惧、焦燥和不安的情绪,就会挫伤他刚启蒙的自信心。如果引导得好,宝宝就能顺利渡过这段敏感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一旦误导,孩子就会由于安全感的缺失,出现吸手指、恋物癖(抱枕头、玩弄毛巾脚、闻毛毯等)、怕黑、不能一个人在房间等异常行为。
二、分辨此“认生”非彼认生
尤其对于1岁前的孩子,家长要分辨的是此“认生”非彼认生!这个“认生”是认识陌生人,是告诉你:我长大了,我能分辨出谁是我的亲人,谁不是亲人啦!而不是家长误解的——这孩子真是没出息,这么见不得世面呢!这么认生!所以,这段时期为宝宝积累愉快的与人交往的情绪和经验尤为重要!
这时,我们带孩子出去,就要注意以下三点:
1.主动示范,言传身教。我们自己要做到主动热情地与人打招呼,点头微笑。(不论大人还是孩子)
2.保持距离,积累愉快的经验。遇到陌生人或不熟的人,想抱宝宝,宝宝如果不愿意,切忌强抱!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20厘米,可以引导宝宝用摇手、碰头或握手的方式来跟对方问好或打招呼,建立初步的接触。
3.及时鼓励,引向积极。每次宝宝见人微笑或跟人打招呼时,都要用积极的语言给予鼓励:“宝宝真勇敢,愿意跟别人打招呼了!”、“宝宝真自信!可喜欢跟人交朋友了!还会握手了!亲亲!”
3-4岁
一、正确引导很重要
随着年龄的长大,社会行为能力的各种心理、情绪情感也逐步发育,于是,当婴幼儿遇到了陌生人、到了陌生的环境就会出现“害羞”、“敏感”的情绪反应,不用担心,这是婴幼儿依恋的情绪情感发展的必经的心理历程。
3-4岁是婴幼儿害羞与自信心理发展矛盾期,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个阶段所表现出的“害羞”、“胆小”行为,只是他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而在每个时期的发展中,父母对孩子心理的认识程度,以及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认可和鼓励起着极其重要,也极具影响!
引导得正确孩子就会很自信,而如果将孩子表现出的负面行为,通过教导反复强调(心理学称之为“强化误导”、“心理暗示”),那这个负面行为就会变成孩子的人格特征!如:“这孩子真害羞”,当你在不断地用这种消极的语言去暗示孩子的时候,孩子就认为自己是个害羞的孩子,于是,便开始成为一个害羞的人了!
二、提高社交有妙招
这个阶段的家长除了要去阅读这篇《不能给孩子贴的三大标签》外,还要掌握以下三招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时通过家庭互动表演来提升他的自信心。
第一招:“家长以身作则,提供有效的“模仿源”。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永远比言教要大,已是老僧常谈的话题,可在生活中光说不练的家长还是不少的,比如:参与集体活动时,有的家长光会硬推着孩子去参与,自己去扭扭捏捏;所以,我们自己要注重自己跟他人的交往方式,在活动中注重提高自己的参与度和热情度。
第二招:营造家庭晚会的氛围,创造表演的机会。晚会的时间是固定的,可以每周定一次或一个月定一次,每个成员都必须出一个节目,当然可以是几个人一起表演小品或情景剧,形式多样朗诵、游戏都可以。让孩子在与家人游戏中,享受亲子时光,热爱表演。
第三招:巧”邀请。平常我们习惯说:“宝宝来为大家表演一个吧!”或是“给大家唱首歌!”不管你的巴掌拍得有多响,对孩子的尊重度都是不够的,只要换成“宝宝,爸爸想邀请你为大家表演,你觉得是讲个故事还是唱首歌呢?”这句话,用真诚尊重的态度巧妙的运用二选一的方法,引导孩子快乐的选择,巧妙的用语言为孩子指引行动的方向。
以上就是小编想要告诉的内容。宝宝的成长环境,对于宝宝的性格、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应该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与关怀。小编也在这里祝愿宝宝们能够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