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宝宝饮食的几大误区

孩子的笑声就是我们的天伦之乐,所以宝宝的健康很重要,尤其是在幼儿期,在幼儿期宝宝要添加很多辅食,幼儿期的保健工作一定要做好,我们知道不管是什么事情都会有误区出现,那么你们知道喂养宝宝的误区有什么吗?

误区一:奶粉越浓,营养成分越多

在给宝宝喂食奶制品时,相信许多不怎么懂事的爹妈们会很傻很天真地以为:奶粉越浓,营养成分越多,就越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于是,他们往往喜欢给宝宝喂食高浓度的奶粉。醒醒吧爸妈们。诚然,宝宝生长发育迅速,他们对能量及营养的需求特别高,但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宝宝胃肠发育尚不成熟,他们对能量及营养的耐受性亦相对较差。

奶粉配制过稀,固然易引起营养不良,但配制过浓了,则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肠胀气等问题出现,这同样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我们强调配制奶粉时,应按照奶粉罐上的详细配制说明,选择适宜的浓度。

误区二:咀嚼过的食物易于消化吸收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胃肠功能尚不成熟,给他们喂食咀嚼过的食物,更易于消化吸收,再说了,他们当年也是在这样的嗷嗷待哺中成长起来的呀,现在照样活泼乱跳。其实,这是一种不科学、不卫生的喂养方式。人体的口腔本身就是一个多菌的环境,给孩子们喂咀嚼过的食物,易将成人口腔中的细菌传给孩子,从而引起感染。

实际上,当宝宝已具备较好的咀嚼和消化食物的能力,爸爸妈妈就应该让宝宝自己咀嚼食物,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其牙齿的生长,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咀嚼和吞咽的良好习惯。但要注意的是,应避免给宝宝喂食生硬、粗糙、油腻或过于刺激的食物。

误区三:蛋类食品营养丰富,多吃无妨

我们都知道:鸡蛋是个好东西。蛋类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对婴儿成长有一定的益处,但食之过多,会给宝宝带来不良的后果。营养专家认为,1岁-1.5岁的孩子,最好只吃蛋黄,且每天不宜超过一个。当宝宝长到1.5岁-2岁时,可隔日吃一个蛋(包括蛋黄和蛋白)。年龄稍大一些后,才可以每天吃两个蛋。

假如妈妈在宝宝的粪便中,发现有如蛋白状的物质,则说明婴儿的肠胃不大好,不能很好地吸收蛋白质,对于这些宝宝来说,最好把蛋黄加入其他食物中一起喂食。如果宝宝正在出疹,更要注意暂不要吃蛋,以免增加胃肠负担。

宝宝在幼儿期是要添加很多辅食的,不过我们一定要给宝宝正确的添加辅食,喂养宝宝的误区有很多,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喂养宝宝的误区,有了这些误区存在宝宝不会健康,请做妈妈的我们一定要谨记这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