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活泼好动 受到外伤怎么办?

孩子活泼好动,往往会出现一些小意外而使身体受到一些外伤,面对这些外伤,家长们是否会正确处理呢?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根据孩子受伤的情况与部位进行合理的处理,所以,想把下文分享给大家。

夏季,小朋友们开启各种自由疯玩模式,游泳、露营、郊游、旅游、游乐场等方式应有尽有。然而,在享受两个月假期的同时,孩子发生外伤的机会也比平时增多,比如擦伤、摔伤甚至骨折。那么,孩子玩耍发生外伤时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今年6岁的小洪(化名)是典型的活泼好动小学生,暑假刚开始不久,在和其他小朋友们玩游戏时不小心摔伤,导致骨折。专家提醒,大部分儿童骨折不需手术治疗,但小朋友受伤时往往会哭闹,家长要及时采取措施,在送医前做好必要的处理,比如用木板或筷子固定,包扎伤口止血等,以免加重外伤。

除了骨折,孩子发生其他外伤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外伤的轻重,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1. “揪出”所有受伤部位。有时孩子摔伤、擦伤并不止一处,除了较为显眼的地方,最好自头到脚按顺序再检查一次,即头(脑)、胸(心、肺、肝、脾、大血管)、脊柱(脊髓)、腹部(胃肠、膀胱)、腰部(肾)、上肢(上臂、前臂、手、指)、下肢(大腿、小腿、脚)。一般来说,“上重下轻”,头胸部外伤最好及时送医,仅仅皮肤擦伤可先家中消毒处理。

2. 查看伤口深浅。检查伤口时要由外向里,轻重程度按皮肤擦伤、软组织损伤、肌肉撕裂伤、血管和神经断裂、骨折、内脏损伤区分,越往后越严重。另外,有家长认为见血才算严重,其实不然。外伤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韧带扭伤、脑震荡等不见血的“内伤”也不容忽视。

3. 寻找外伤原因,按情况决定是否送医。简单查看伤口后,家长最好通过环境和孩子大致了解致伤原因,属于机械伤(刺伤等)、化学外伤(酸、碱、毒气)、生物外伤(毒蛇、昆虫咬刺),还是物理外伤(高温、烧伤、冻伤、电击、放射线)。找出原因后,家长无法处理的要及时送院,并告知急诊医生致伤原因,方便尽快施救。

小朋友们都很年幼好动,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安全,因为好奇心较重,更易受到各种意外的威胁,所以上面的内容,家长一定要好好学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