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小儿麻疹的高发季节,但是很多家长却都不知道怎么来辨别宝宝是否患上了麻疹,专家指出,宝宝患上麻疹后其实是有些症状出现的,所以妈妈们,一定要细心观察哦,以便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小儿麻疹的症状有哪些吧。
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
(1)前驱期:
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39℃,同时伴给膜充血、畏光、流泪、打喷嚏及咳嗽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精神差,食欲减退,患儿易烦躁、哭闹,少数有呕吐或腹泻。发热后第二、三天,两侧颊粘膜上可出现带有红晕的小白点,这是麻疹的粘膜疹,通常称为柯氏斑。
(2)出疹期:
一般于发热第四、五天开始有皮疹出现。最先见于发际、耳后,继之面颈部也有,再向躯干及四肢扩展,最后达手足心。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直径约2—5毫米,大小不等,开始散在皮疹多,融合者少,逐渐互相融合呈不规则的片,颜色也越来越深。此期体温可高达40℃以上,持续数日,全身中毒症状更重,精神萎靡,终日昏睡,不思饮食,眼面浮肿,干咳津嘶,有时可于肺部听到少量散在的大水泡音。
(3)恢复期:
皮疹出齐出透后,体温开始下降,l一2日即降至正常,全身情况也随之改善,精神好转,食欲恢复,皮疹逐渐消退。其退疹顺序同出疹,自上而下,自中心向末梢。疹退处遗留浅褐色色素沉着或同时伴有少量糠麸样脱屑。咳嗽可能再持续数日,最后复常。
其他类型的小儿麻疹
1、轻症小儿麻疹:
多见于在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较轻,小儿麻疹粘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病程约1周,无并发症。
2、重症小儿麻疹:
发热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蓝色者,常有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 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小儿麻疹,可能是DIC的一种形式;若皮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此型患儿死亡率高。
3、无疹型小儿麻疹:
注射过小儿麻疹减毒活疫苗者可无典型粘膜斑和皮疹,甚至整个病程中无皮疹出现。此型诊断不易,只有依赖前驱症状和血清中小儿麻疹抗体滴度增高才能确诊。
4、异型小儿麻疹:
为接种灭活疫苗后引起。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无口腔粘膜斑;皮疹从四肢远端开始延及躯干、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肿及肺炎。国内不用小儿麻疹灭活疫苗,故此类型少见。
5、成人小儿麻疹:
由于小儿麻疹疫苗的应用,成人小儿麻疹发病率逐渐增加,与儿童小儿麻疹不同处为:肝损坏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多见,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关节和背部痛;小儿麻疹粘膜斑存在时间长,可达7天,眼部疼痛多见,但畏光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