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影响宝宝行走的不利因素

看着其他的宝宝都会走了,你是不是也特别的急切呢,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宝宝不够聪明呢,专家说,其实是有些因素影响到了宝宝的独立行走,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的呢?

■宝宝有自己的成长时间表

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表现都不相同,每一位都有各自的独特表现,独自走路当然也不例外。当这一天到来时,与宝宝的智能、体位大小以及父母的亲职能力都没有关系。孩子们不会「故意」晚学会走路,而父母亲也不能改变成加速宝宝学走路的速度。因此,我们首先提醒的是,不必过于心急,但是要保持密切注意,看宝宝是否有合宜的独自行走反应表现。

■影响宝宝正常独自行走的不利因素

如果能够小心谨慎地注意,勿使努力学习中的宝宝到压抑甚至剥夺,则孩子们的成长自然顺利可期。

1.宝宝的衣物穿得过多或过厚,以致影响活动性。

2.宝宝很少有机会在地上活动,因为太常被抱抚。

3.宝宝体重过重,超过同龄婴儿,以致缺乏“动机”。

4.宝宝生长不良,慢于同龄婴儿,以致肌肉骨骼不足

5.宝宝对攀扶曾有不好的经验,以致畏惧不肯学。

6.宝宝十分着迷各种手部动作,以致减少走的机会。

7.环境中无法让宝宝扶着走,以致缺乏兴趣。

8.宝宝常被放置在学步车之内,以致没有走的机会

■大部分宝宝在12~14月大时学会走路

当然在这长达半年之久的期间当中,孩子们的表现差异甚大,有的在前一天还是“爬虫类”,隔一天就变成“北京猿人”;有的则虽然早就想放手一搏,但常走一下就跌倒;有的便十分享受已会走的自由与乐趣,老是要大人带他出去走动。

父母们要牢牢记得,这一范围并非金科玉律,因为每一位宝宝仍有其独特发展时程表,只是仍然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范围罢了!只要没有不当的外因阻碍宝宝独自行走,便不必过份担心;但若已过18个月大,而无法独自走路,也应尽速和专家医师们谘商,确认有无疾病存在,或者有阻碍因素需予以调整。

■学步车会使宝宝走路及发展变慢?

此一答案接近正面肯定,大部分的有关研究,倾向诉求学步车会剥夺会走路前幼儿的各项学习发展,此一限制并不只在粗动作发展而已。一项来自儿童发展与行为杂志的文献指出,针对109位婴儿,区分为有使用学步车及不用等两组,以比较其动作及心智发展情形(在6~15个月之间)。结果发现,使用学步车组的婴儿,有较慢的坐、爬及走路表现,并且在贝氏量表的动作发展(PDI)及心智发展(MDI)两项指针中,都得分低于未使用学步车组婴儿。并且这些延迟的效应,与学步车种类、使用时间与频率,都有关连性存在。

我们也要藉此郑重呼吁父母们,应给予发展中幼儿足够的空间,以充份表现他们对环境探索的兴趣,使其粗动作、细动作及手眼协调有更好的练习机会,而不该为一己大人的方便,而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